2012年2月22日 星期三

青年牧者聚會-2

第二堂是蒙恩牧師分享,他已經出第二本書了,他的「親愛的公主」深獲青少女的喜愛,裡面內容文字與圖片配合的很棒,價錢也不貴,封面非常漂亮。

【從天國文化特會談起】

蒙恩哥從連續兩年在高雄舉辦的天國文化談起,他認為高雄教會不應該期待明年是不是還在高雄第三次舉辦,而是要思考我們自己要起身回應天國文化的信息,去影響世界,甚至是自己要來舉辦天國文化特會:高雄教會要接起棒子。

【基督徒被呼召來發起社會運動】

他以「十誡」為例,說明十誡就是上帝要祂的子民去發起一場社會運動(這部份與Walter Brueggemann有雷同,可能有看過The Land喔!)而上帝也要教會去發起一場社會運動,影響世界,這是他事奉的起點。其實「影響世界」是許多基督教事工的起點,由這「起點」所發出的「作法」則是萬花齊放了。他的作法就是「青年事工的合一」。

【蒙恩哥的事工重點:城市中青年福音工作的合一平台】

蒙恩哥說他從當神學生時代,就從神領受了「合一」的異象,因此在他的服事中,除了讓自己教會的青年事工壯大之外,他也努力與教會中不同年齡層的牧者及會眾合一,也與其他教會的青年事工合一。蒙恩哥的父親是牧師(哇!跟我一樣是個PK呢!)從他開始青年事工時才11人,現在已經三四百人了(父親的成人牧區還是100多人),他經歷了與父親、與整體教會的磨和,現在關係弄的很不錯了,在聚會結束後都會去跟主任牧師(父親)抱抱。顯然高雄循理會在這段青年事工的發展期間,也經歷了一般青年事工會遇到的情況,也是不容易。

一般教會的傳道人,以往思考福音工作時,習慣以「教會」為單位思考,蒙恩哥則給我們一個新思維:以「城市」為單位。

他分析一般教會要進行青年事工時遇到的情況:一開始教會不大,青年事工想要突破,開始想要有個敬拜團,開始買鼓(太大聲,不容易被接受)、買keyboard、更新音響(這個要花不少錢),然後帶人去參加敬拜讚美研習會,然後電吉他、bass,這些技術性的事情要搞很久才會有一個可以看的「型」,由於服事人員就是那幾個輪來輪去,大家很累,又花很多時間(真的,大家都有經驗!)。而為了衝出這個「型」,還往往無法兼顧到牧者與羊群的關係,羊群沒有受到好的牧養,就流失,同工也在一次次的門訓中,可能經歷到關係的破裂。

那些順利度過這陣痛期的教會,青年事工就會開始穩定地成長,沒有度過的,就是在心中留下嘆息與受傷的回憶。在初期發展青年事工時,會因為可以服事的人力很少,因此衝過多的技術性事工會顧此失彼,青年牧者在牧養上會力不從心。蒙恩哥強調:小規模的青少年工作是首重牧養,技術性事工倒是其次。

因此他提出:教會可以彼此結盟,讓大家可以截長補短。他舉例自己從榮美教會的青年事工中學習到令他驚艷的尊榮文化,那邊的青少年在與長輩打招呼時,那個誠懇的笑臉可以保持好一段時間的,感覺是發自內心的愛戴他們的牧者與長輩的。

教會的不同,是上帝的祝福,就如同生物的多樣性,是這個生態圈的祝福。以敬拜團為例,他建議在規模上較小的教會不必在牧區還只有10人的情況下,就賣力去弄出一個上得了抬面的敬拜團,而是可以去與參加其他較具規模的青年崇拜,與他們一起聚會,青崇要high就多一點人high嘛!還可以聽別教會的講員分享信息,去認識其他教會也蠻不錯,當然,這種事情需要穩固的互信基礎之下才能成行。

當青年牧區人數在10人左右的規模時,牧者可以專心作牧養,好好培養與這些青年的關係,不要花太多精力在技術的層面上,若在初期小規模下,把牧養做好,青少年靈命自然會成長,人數也自然會增加,到人數成長至差不多時(就是「時候滿足」),再來建立學生組成事奉團隊,也會穩健得多。

蒙恩哥提到他有與幾個教會合作,建立起一個青少年事工的平台,這樣縮短了中小型教會青少年事工必定會經歷到的「土法煉鋼」階段,甚至他們也彼此交換講台,因為他們有穩定的互信基礎,在中午吃飯時蒙恩哥提到他有固定跟幾個青年牧者每週去喝咖啡,單單談天說地建立關係,等到關係有了、大家body body了,再談事工上怎麼彼此幫助就容易得多。

【新與舊】

他大概知道這個思維很新,不容易為在場的牧者(含青年牧者)吸收,因此他引用「酒與皮袋」的比喻。蒙恩哥認為所謂的新酒、舊酒、新皮袋、舊皮袋都是神所賜的,沒有哪個較優,而是看神引導自己教會作什麼。如果神引導教會用傳統的、保守的,相較之下比較「舊」的,那很ok,只要有一個合適的容器(舊皮袋)來裝,不要「破裂」即可。

關於「與哪個教會連結?」他提出一個想法,就是我們看哪一間教會的發展,是「我會期待自己的教會未來像他們那樣子的」,就去連結,不要只考量那間教會的資源有多少,而是想「我希不希望自己的教會向他們學習」。若有想要發展傳統宗派形式的教會,就去找一間把傳統作的很棒的教會(maybe像是信友堂!?),去跟他們連結,去學習他們,去跟他們做朋友,因為人際上的朋友會互相影響,教會彼此連結也是。

【阿偉感想】

我覺得今天的青年牧者聚會很不錯,我自己很有收穫,因為聽到兩個青年牧者,從兩個角度來談青年事工。我之前比較少接觸到蒙恩牧師,今天是第一次聽他講話,我覺得他的「城市中,青年事工平台」的觀念頗有趣,特別他是來自循理會,能在自己的宗派中服事之外,還想到可以來和其他教會互助合作,而從其分享內容中也看到的確有不錯的成果。

另外,其實我參加特會都會記筆記,但是有整理出來的,才會記在我腦袋裡,不然就通通流掉,沒有剩下什麼記憶,能夠讓人思考的聚會都很不錯!願主賜福祂的教會、祂的福音工作。

青年牧者聚會-1

今天的青年牧者聚會有兩個講員,一個是與我一同在武昌教會學生牧區服事的子甯,另一個是循理會的張蒙恩牧師,我覺得很值得把我的筆記整理在blog上。

首先粉墨登場的是子甯兄,今天他的分享首重「誠」,真的是掏心掏肺談學生工作。在今早的八點晨禱時,子甯說他要講的內容還沒有定稿,因為他在思考要如講得不高舉自己的教會,又能夠幫助在場的青年牧者,從結果來看,是一篇成功達到這目的的信息。

一開始子甯提到武昌教會鄭牧師對學生牧區的態度是「有點黏、又不會太黏」,亦即「會關心,仍給予空間與自由度」。也提到在賢智哥這幾年的帶領下,這10年的突破,從一開始70幾人,到10年後近300人,是不斷嘗試與突破的成果。

接著子甯從三個方面,來引導在座的青年牧者與熟齡牧者思考學生福音工作:

1.what:我們有「什麼」?

子甯分享從自身接觸過的應驗中,小教會的青年同工怎麼看自己教會的青年事工?他們會覺得我們資源很少、人很少,不像大教會那樣人手充裕、軟硬體資源充足。但是更大型教會的青年事工的服事者卻也有相同的反應,即便已經很具規模,還是很羨慕別的教會很有創意、很拼很衝等等。子甯從中分析了,這是因為我們定睛在「別人有什麼是我沒有的?」因此需要把眼光轉回,看上帝給我們什麼,為這些現況感恩,然後在這基礎上尋求突破。

他從剛開始在學生牧區全職時,與視訊團隊的接觸開始回顧,當時只有三個同工,每個人每週六都要負擔很重的服事,不過子甯一方面挑旺他們的心,另一方面繼續挖掘設計的人才,到現在已經有十幾個人在視訊多媒體團隊了。

現況上,我們擁有什麼,不是我們可以決定的,我們只能先正視我們眼前所擁有的人與資源,將他們栽培造就,另一方面也要繼續開拓新的人加入,然後事情會往好的方向前進的,一定會比眼光只看別人多好,而自己自卑來的有建設性。

2.to whom?我們對「誰」說話?

這邊子甯真情告白,談起剛自神學院畢業後的經驗,從在晨禱與青年崇拜的信息分享中的挫折經驗裡,他發現必須正視受眾「內心在想什麼?」「他們的議題是什麼?」周巽光牧師的一段話,讓子甯有很深的體認:「我們(傳道人)問了太多青少年沒有問、也不需要問的問題,而他們生命中真正的問題,我們沒有在信息中告訴他們該怎麼面對或怎麼做。」

以「受眾」為出發點去思考下一階段該怎麼做,就是how的問題:「用什麼方式來傳遞對他們生命有幫助的信息?」

2.1音樂:青少年愛聽歌,真的!就算沒有任何喜歡的歌星,他們也很常聽歌,因此用音樂來向青少年傳遞福音的信息是一個很不錯的管道,學生牧區去年年底福音EP裡面的歌就是用這概念製作的,反應很熱烈。

2.2影片:青少年對影像的專注程度是非常高的(相較之下對文字專注度則較低)!透過一些短片方式來傳遞訊息,可以在他們心裡面留下很深的印象,每週的青年崇拜報告都是由戲劇團隊與多媒體團隊一起製作、剪輯,使每個禮拜學生牧區都很期待今天的報告會出現什麼梗。

2.3社群網站:FB已經是每個青少年幾乎都會有的東西了,傳道人可以透過在FB上作個人關懷,去給他們按讚,去關心他們怎麼昨天又熬夜、怎麼心情不好、又跟誰吵架、下週要考試...等等,透過網路上的即時follow,常帶給學生很立即性的關懷,讓他們感受到「輔導有在關心我」。社群網站對於我們傳道人與他們培養關係是很棒的途徑。

2.4玩遊戲:以往的單向式訊息傳遞的效果普遍偏低(當然也有其適切的場合),若能讓學生從「活動」中體驗,讓他自己去實際操作、付出體力、時間,這對青少年而言會是一個印象深刻的訊息傳遞,自己作一次,比別人說一萬次有印象。因此學生牧區最近有了life change團隊,在牧區中設計有趣的遊戲,引發學生的熱情,去做「比現況更進一步」的事情。

例如:透過聚會一開始的破冰遊戲來凝聚小組的向心力,讓他們每個禮拜交出每天寫的靈修心得給小組長批閱;讓他們在學校發起「我不作弊運動」及「老師,我挺你」尊榮老師的活動;也讓他們在家裡操練do hard things,如幫家人作家事;讓他們比較自己兩次的成績單,看自己是否比上次進步,透過遊戲讓學生去做些改變他們生命的事情。

總結以上幾點,認清我們的受眾,貼近他們的心靈,這是非常重要且實用的。這使我想起在去年此時,我去台神上「當代講道學」這門課中,蔡慈倫老師所教導我們的:「講道不是『我講了什麼?』,而是『受眾聽到了什麼?』」為受眾著想更多,他們會吸收的更好,信息的傳達率也更高。

3.definition什麼是青少年?一般社會上對青少年的定義,大多是「不要惹事、好好讀書」,能夠做到這兩者的,就是好青少年。教會在這方面的觀念大部分仍是承襲社會,但子甯認為教會對青少年的定義應該要更進一步,亦即對青少年有更高的標準,有更大的期待。

當青少年發現自己被高標準(除了成績要高之外)要求時,他會展現出一種生命的韌性,是以前不曾見到的。我們要他們勇於承擔,作稱職的領袖,接受挑戰,去舉辦一個10間教會近600人的營會,手十一奉獻、帶著福音去影響校園,去讓更多的人聽見、看見耶穌...等等,他們就真的做給你看!他們鞭策自己去做好所交托的事情,努力讓自己成為好榜樣的領袖,他們真的可以!

最後,套用電影賽德克巴萊的一句話:「你的獵場在哪裡?」全高雄有二三十萬青少年,當我們看到別人學生牧區有400人覺得他們很厲害,看到別人以「今年成長到300人」為目標覺得很豪氣,其實我們不需要與其他教會作比較,而是要定睛在整個大高雄的青少年工作,那才是我們這些做青少年工作的人的獵場,至於別人在這廣大的獵場中獵了幾頭獵物,完全不需要去比較,因為獵場太大了,別人獵多少頭完全不會影響到自己。

阿偉心得:雖然這些內容我部分有聽過,但今天從子甯兄早上系統係地整理出來,加上很多實例,對我自己而言也是很棒的重整與提醒。對在場的其他青年牧者也有很大激勵,我看到至少有兩個青年牧者來表達這篇信息對他們的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