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13日 星期五

現場看棒球

念國中時,班上很風靡中華職棒,當時大部分的同學都有支持球隊,我正考慮要支持1隊時,我的好友菁甫跟我說:「兄弟太多人支持了,俊國成績太差,你跟我一起支持時報鷹吧!」開始過著聽實況轉播的日子。

當時買1個便宜的廣播隨身聽,下課後去補習前大約都是開打到2局,到要下課大約是打到第8局,補習班同學很多人都會在回家前問我:「現在幾比幾?」有時戰情緊張時,乾脆一起在補習班門口聽完這1打席後才回家。當時很希望去現場看,一起感受一下熱血,可惜國中時一直沒機會。

直到高中,我有機會可以去現場看棒球時,時報鷹爆發賭博放水事件,真是讓我傷心許久,我的房間還放著時報鷹的帽子,後來成立了TML台灣大聯盟,為了要跟中華職棒拼票房,票價都蠻低,有機會去看了幾場,人數很少、很冷清。


上了大學後,有機會去台中棒球場看幾場球,但距離東海我住的地方太遠,這種事情不能常做。且我只有週日下午是較有機會去看,但週日晚上通常團契都有事情。

開始上班後,很幸運的,台中市多了個洲際棒球場,這幾年台灣很強的拉了好幾個國際賽事來這兒打,我跟幾個同事很熱血的去看好幾次,但中華隊就是輸多贏少,印象中這幾年累積大約看了7場,中華隊只贏2場。

(這2年常打出關鍵全壘打的羅國輝)

在現場,最重要的並非誰輸誰贏,反倒是觀眾要多,人一多,容易激情,看到對方失誤,就高興的敲鑼打鼓,更別說己方球隊得分或打全壘打,特別是對擊出全壘打的球員喊:「陳金鋒,我愛你!」(以陳金鋒為例)。我的經驗是,在關鍵時刻得分,觀眾可以high約1分鐘,打出全壘打而超前,就可以high到3分鐘。

相較於中華職棒的比賽,我更愛看國際賽,有幾個原因:

1.國際賽的球迷清一色都是支持中華隊的,主場氣氛容易很熱
2.來看球的人比中華職棒多出許多,常是滿場還搶不到票
3.中華職棒比賽不給拍照(球員削像權),但國際賽沒這個限制

看國際賽時,若有個衝突火花,觀眾則可以high到10分鐘以上,然後看外野開始丟保特瓶、垃圾,聽到有人用國罵伺候外國球員,雖然水準是低落了些,但作為一個國民,這是少數感受到「我們很團結,外國人不要欺負我們!」的一刻。


除此之外,國際賽也常可看到球迷的創意標語,有的也會拿歷史人物的圖像,例如對上荷蘭隊就搬出鄭成功,遇到日本隊就搬出蔣介石,若對上美國隊就搬出宋美齡(送美國零分),剩下的沒歷史人物可以拿出來,就靠「國字聯想力」,看到球迷的標語,不由得說台灣的國語文教育,真是蠻成功的!

記得電影「投名狀」上映不久後,去看一場中華隊VS加拿大的比賽,中華隊到9局領先1分,加拿大只剩1打席就結束了,有人帶大家開始喊:「安心上路!」喊完大家都笑了。只可惜那1打席加拿大擊出安打,中華隊被追平,進到延長賽輸1分。


這3年跟同事到現場看國際賽,大部分都是我在買票,我通常不敢買中日大戰,覺得被KO的機率很高,而加拿大、澳洲實力也很強,不容易贏,實力比較弱的法國、南非之類的,沒什麼挑戰性,贏了也不會high,選來選去,大家對「中韓大戰」最有興趣,因為韓國職棒水準距離台灣比較接近,而且韓國人在台灣新聞的形象並不好,台灣人對上南韓都很亢奮,因此我們最常去看對上南韓的比賽。


去現場看球,最興奮的莫過看到有名氣的球星,如:陳金鋒、張泰山、彭政閔、羅國輝、曹錦輝、張誌家、潘威倫...等等。很慶幸有2場比賽跟小吉借了傳說中的「死馬黑砲」Sigma 100-300mm F4 EX HSM APO,讓我可以捕捉到不少「體育雜誌」級的照片。


這2年中華隊除了去年奧運輸1次中國隊,今年又在經典賽輸1次,真是慶幸自己沒在現場看球,看到自時報鷹放水球事件後,過了10幾年,到去年還是有打假球發生,真是令人沮喪,台灣的棒球水準日漸低落,會到什麼地步呢?今年職棒減為4隊,可看性應該高一些,但可能還是只能把期望寄託在旅美球員如:王建民、郭泓志、胡金龍、陳鏞基身上了。


來台北念神學院的這幾年,希望有機會可以去新莊或天母棒球場看幾次球,挑人氣比較高的組合,應該不會太冷清才對,讓我們再來熱情的喊叫吧!

2 則留言:

  1. 台灣最近的棒球隊是怎麼回事呀?
    輸給韓國就不說了
    在國際比賽竟然連輸公認沒實力的大陸兩次...
    真的是太誇張了

    不過台灣職棒沒有從放水事件學到教訓才是最誇張

    回覆刪除
  2. 哇~您的文筆和照相技術真是好的沒話說呢!!
    有照片還沒什麼,但配上有內容的敘述和說明就讓整個畫面活起來了.
    哈哈哈~而且偶爾還會分析怎麼拍的,用了一大堆不太懂的術語.
    就像我背武器的型號和性能一樣,真的是術業有專攻阿!!
    真希望我的網誌也有合適的照片可以放一放> <

    德意志軍事狂
    睿比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