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22日 星期二

高中時光的青春無敵

既使現在已經30歲了,我還是會常回憶起高中的日子,高中時期是人生中一個很特別的日子,因為這時期的男生的體態已經跟成年人相差無幾,而且體能爆好,幾天不睡還是可以打籃球,一講電話講好幾小時都不會累,跟同學在一起聊天3小時是一個基數,很多瘋狂的事情都會在高中的時候作,因為那時後年輕氣盛,所以很多事情不知道怕,想做就去做了。

(高二時曾與好友在操場練體力,但後來高三體力也沒比較好)

我高中念的是嘉義高中,那時是省立嘉義高級中學,簡稱省嘉中,後來廢省後就變成國立的了,這是嘉義的男子中學第一志願,但是因為嘉義很小,所以第一志願的錄取分數拿到台北高雄這種競爭激烈的地方其實並不出色,我們當時戲稱考的上建中的人,若國文拿掉大概也可以錄取嘉中。

(嘉中的教室中庭)

高中的課業壓力,要比國中高出太多了,在國中拼一點還可以拿85分,我到了高中大部分科目氣力放盡也才拿75分,挫折感很重,但似乎就是因為功課壓力重,所以高中生也會找些讓自己可以在很短時間內消除課業壓力的事情來做,最常做的就是打籃球,每週的體育課是最快樂的時光。我們最喜歡體育課排在最後兩節,或者體育課之後是自修課,那就可以連續打三小時籃球~真難想像~現在打一個半小時就很累了,以前打三個小時都還依依不捨的離開~晚上還可以讀書呢!

(從日據時代就存在的雨豆樹,我唸書時校長曾經想要砍掉它,但被阻止了)

我的吉他是在高中時學的,我的鋼琴也是在高中才開始彈的,我高一去參加嘉中嘉女民歌比賽(連結是當時的錄影),我與一個同學參加團體組,結果還得了第一名,超開心的,那也是我唯一一次在升旗時上司令台領獎,一般要上那個台子要段考考全校前幾名才有,那對我而言是遙不可及的。儘管如此,高中生活一方面雖然課業壓力重,但是上帝賜給我身邊有很好的朋友,我認識不少自己班上以外的同學,也去參加天文社、陶藝社,我的高中生活其實還蠻精彩的~雖然我那時沒騎摩托車~

高中的我,對人生有無限夢想,而且因為還沒考大學,所以每個夢想感覺都可能去實現,這種沈浸於盼望中的fu蠻令人懷念的,因為那時社會化不高,不知道社會的現實面,總以為只要我肯打拼、肯努力,我就可以這樣那樣,雖然後來隨著年紀越來越大發現那只是一場夢,就算是能達到心中夢想的人,他們的路也是比想像中的曲折,但那個時期心中的那個青澀與熱情,卻是很值得拿出來回味的。

(往前往後,往上往下,往哪去?)

我人生的第二個可以有夢想的時期就是念大學時。然後就是現在念神學院時,雖然從我高中時我的夢想到現在不知道已經更新到多少版了,但我還是不吝於作夢,人因夢想而偉大,這句話有點芭樂,那我改說「人因夢想而有動力」,這句話就十分務實了。

我的同學中,有一個40歲了打算出國唸書去;有另一個希望找同學一起成立一個教會或機構,大家一起打拼;還有一些同學希望去國外牧會;有同學希望到南部服事;有學姐打定主意做工業福音;有功課很強的學姐回國去服事自己的同胞;還有學長去年申請學校未果,先待著繼續等待機會,有另一個學長準備申請國外的學校據說最近有些不順利,正在克服困難,總之大家都在一個人生的十字路,我們都不停的在選擇,然後承受選擇帶來的甜及苦。

(還沒改建的樓梯圍籬)

不知道怎麼從高中生活講到神學院,大概是覺得現在道三下跟以前高三下很像吧!都在想我以後要幹嘛,以前高三時不需要去考量我做這個決定後有什麼後果,反正考上大學就是對的,但現在複雜度增高,每個決定都會牽連不只自己,還有身邊的親人,所以雖然不像高中那樣奔放,但內心的務實卻使我的夢想有成真的可能,不再是亂槍打鳥。

看見同學跟我一樣的30歲,他們心中有夢,並且努力去完成...
看見同學40歲,有的單身,去完成神給他的呼召;有的結了婚,一起去回應神的呼召;有的小孩兩三個,還是去回應神給他們的呼召
看見50歲的同學,他們也是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去做神呼召他們的事情

前幾個禮拜上教牧課時,張牧師從務實層面談如何尋找自己的呼召「你要清楚你的熱情在哪,那個熱情會讓你哭讓你笑、讓你熱血沸騰,那是你的熱情,你一定要去找到你的熱情是什麼,我很難過年輕人不知道熱情在哪...」

各位親愛的畢業班同學們,如果你知道自己的熱情在哪,就去吧!這也是我對我自己說的話,祝福各位都找到自己的熱情之所在~

2011年2月8日 星期二

遺囑 - 教義學作業

寫在前面:30歲寫遺囑有點怪,但要到何時寫遺囑才「適合」呢?60歲嗎?70歲嗎?人並不都是可以在意識清楚、反覆思考的情況下立下遺囑的,這種事情由不得人的。關於財產之類的東西是那些有不少財產的人才需要擔心,對現在的我而言,「遺囑」就是有些話想要對某些人說,若沒有說就過世,我會悔恨。

雖然這是一份作業,但我聽到的同學們都非常認真寫,有些寫的時候還淚潸潸,我寫的時候情緒蠻平靜,大概是隔一天就要交出這份作業,沒有時間去醞釀深厚的情緒。

以下是我教義學的作業 - 遺囑

親愛的家人與朋友:

生與死,是每個人都必經的過程,不管來不來得及說再見,當那時刻來到時,我們只能在心中彼此道別,不要為我憂傷,因為我的生命是上帝的厚禮,我的一生經歷神許多的恩典,對我而言,無論在生命中的哪一刻要結束地上的生命,我都是充滿感恩且喜樂的。

在遺囑中我要說的,就是感謝那些在我生命中給我正面的影響,幫助我的人,上帝透過你們在我的生命中做成奇妙的工。

首先是我的母親,感謝您辛苦的將我生下,更是辛苦的撫養我長大,栽培我唸書,您在教會中牧會的榜樣,您與信徒如家人般的關係,對我的全職有很大的影響,您的每一份辛苦都是值得的。

我要感謝為我施洗的湯孟宗牧師,感謝您在我國高中時收留我與母親在北榮教會,我在那裡成長、有一群愛我的同儕,也有牧師您常關心我,更在我要赴台中念大學時親自開福音車幫我搬家,當時您已經快六十歲,教會也有很多事情,您卻像我的父親那樣送我到東海,然後為我的大學生活祝福。在我結婚的事情上,您也幫我們許多的忙,從您服事的榜樣中,我看見耶穌基督的慈愛,是無條件的,是充滿包容力的,我在全職的路上也努力學習您的榜樣。

感謝我高中的青少契輔導昇嘉哥,很感謝您在我高三時常接我的訴苦電話,您在電話中開導我,也跟我一起聊很多愉快的事情,這些都是讓我在高三能繼續走下去的原因,若沒有那時您的陪伴,就沒有現在的我。

接著是我的大學輔導劉大衛老師夫婦,在劉爸媽家聚會五年,從你們夫妻身上看見婚姻幸福美滿的榜樣,讓我對婚姻有期盼,感謝你們在我與雅敏交往、結婚的過程,給我們很多鼓勵以及輔導,你們是上帝所給予的,在我生命中一個非常寶貴的禮物。

我的大學輔導苗其傑牧師,感謝苗哥訓練我、造就我,並且接納我,使我在全職的路上有一位很好的大哥哥作榜樣,在您手下與您一同服事,是我一生中服事的最充實開心的時刻,感謝主賜我這樣的時光,常令我回味無窮。

我的大學輔導黃業強老師夫婦,感謝你們在我唸書時給我很多鼓勵,在念神學院的事情上一直支持我的決定,並且提供許多寶貴的經驗,特別是黃哥講授舊約時,讓我原先教條式的信仰得以活化起來,我會唸神學院跟黃哥有非常大的關係,因為我想要像您一樣成為一個一生從舊約中挖掘出信仰的寶藏的學者。

感謝在東海的同學們,在東海的這段時光,是我人生中最精華的時光,有你們的陪伴,我的生命才如此豐盛,願你們每一位都蒙神賜福,走學術的拿到學位、工作得順利,創業的事業有成,更願你們的家庭使你們感受到人生中的滿足與喜樂。

感謝我在東海時的社青輔導,孫爸媽,以及各位陪伴過我社青的弟兄姊妹,我在你們家聚會五年,你們是我腦袋中「小組的原型」,在你們家聚會有非常溫暖的感覺,謝謝你們把我當兒子、當兄弟姊妹這樣關心,給我服事的機會,也接納我不成熟的分享,每當我在神學院學到什麼令人興奮的知識,我總是興奮的想說要如何把這些與像你們社青小組這樣的弟兄姊妹分享。

感謝在台灣曼寧公司曾經陪伴過我的同事及主管,這將近四年的相處中,是你們給我成就感,你們是我的伙伴,我們一起度過許多記憶深刻的日子,是主耶穌讓你們來祝福我,感謝你們教導我許多在社會上待人處事的道理,在台曼公司這段期間,是我所津津樂道的、也是非常甜美的回憶。願主賜福你們的家庭及工作,更願你們都信耶穌,這樣我們將來在天堂都可以見的到面。

感謝我神學院的同學們,在華神我非常快樂,是因為你們。很開心有與你們一起吃飯的時光,一起討論功課的時光,一起談論未來的時光,一起為了聚會而一起預備的時光,我是快樂的傳道人,因為我在一群快樂的傳道人中間。

感謝胡維華老師,您開啟我在舊約世界的眼界,這是我念神學院前就殷切期盼的,我很享受在每次與您分享靈修心得的時光,這使我的讀經靈修變得很真且踏實,感謝您在這當中也與我分享您的內心世界,感謝主賜下您作為我念神學院期間的靈命導師。

最後,我最要感謝的,是我親愛的太太雅敏,2000年我們交往,2005年我們結婚,我人生中的三分之一時間是與妳相愛的,這是我一生中最大的滿足,這是上帝在我身上最大的恩典,非常感謝妳願意欣賞我、鼓勵我、接納我。與妳成為夫妻使我生命中沒有半點遺憾,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謝謝妳的家人,他們是如此愛我,完全把我當自家人那樣疼愛。

各位親愛的家人與朋友,我盼望我所留給你們的印象,就是我是一個樂意助人,樂意將喜樂帶給人的人,這個世界充滿太多痛苦,有自然的也有人為的,我努力讓我身邊的人去享受生命,因為生命是上帝的恩典,包括生命的賜與及收回同樣都是上帝的恩典,如今我已到那好得無比的天上,將來在基督裡必能相見,願你們都珍惜每一個神所賜予的日子,在當中盡情的享受生命。

告別式程序單記得印這段經文:

傳道書5:18我所見為善為美的,就是人在神賜他一生的日子吃喝,享受日光之下勞碌得來的好處,因為這是他的分

智偉2011/1/28

2011年2月6日 星期日

「雅威與祂的亞舍拉」—Kuntillet Ajrud陶瓷殘片A與B所載文字的詮釋及其在以色列宗教史上的意義(下)

以下是胡老師的補充

1.提幔的雅威:為什麼提到提幔?在聖經有一樣的傳統,哈巴谷書 3:3「神從提幔而來;聖者從巴蘭山臨到。」這反應了以色列一個非常古老關於雅威從以東作為「出發地」來為以色列人征戰的傳統,這個陶片佐證這段經文。至於為何沒有「猶大的雅威」?有幾個詮釋,這是個南國南端的商旅往來之地,其實對於這個陶片發現地,「客棧」這個詞不太好,其實就是商旅停留、休息、補充水源,準備之後要去埃及,那裡也有駐軍,那是一個安全的地方,有可能寫這文字的人是北國的,若是這樣,他要誰祝福你?我們用南北韓為例,南韓的人絕對不會用北韓的神來祝福。因為這是商旅往來的地方,所以這可以解釋為何在南國卻發現撒瑪利亞字樣。

2.雅威與祂的亞舍拉:胡老師認為解釋成「女神象徵物」或只是祭壇碑石等宗教象徵物,這個都很難成立,因為我們找不到舊約中有類似的經文說「我用耶和華的祭壇祝福你」,因為陶片的文字是「願你蒙福」,所以要去找舊約經文中是否有類似的,例如用祭壇、約櫃來祝福,若沒有的話,這個人寫了一段沒有人知道那是什麼的話,所以要碼是指「女神」要碼是「女神象徵物」,但這跟曾老師說的一樣,若是女神象徵物,那與女神一樣分不開。所以是指「女神」的機率最高,這反應了什麼?這反應當時一般的以色列人他們...一般的信徒到處跑來跑去,經商等等,就跟中國的敦煌石窟一樣,人要出去遠行、買賣,他心中對於順利與否、安不安全,老婆孩子安好否,他們的神學反應了他們的宗教教育,在非常敬虔的那一批人,跟「一般的百姓」很有距離,所以這裡雖然他任得「雅威」,也希望雅威祝福他,但他們很受到迦南的影響。曾老師看起來認為以色列的信仰中,原先是有「雅威」與「雅威的亞舍拉」,但後來被砍掉,胡老師則認為是在中央的先知、祭司傳統,還是相當的在「神沒有配偶」這件事情上保持純正,但在民間他們就有土地公這種、巴力等等的影響:巴力不是光棍,他有女朋友就是亞舍拉,所以雅威也要有女朋友。

Kuntillet Ajrud告訴我們,這個以色列的社會中,民間的信仰是怎麼回事,他們認為雅威是女朋友的。撒瑪利亞的雅威、提幔的雅威,這個的確是「管區」的觀念,希望這些管區的雅威祝福我們。

3.以色列信仰的多神、一神:我認為以色列一直是多神的信仰,但是一神的信仰不是進化來的,因為從多神到一神,不是「進化」,而是「超越」,因為一神的觀念是比較不容易的觀念,我認為從多神到一神是「啟示」,那個啟示點就是摩西,如果沒有摩西,我們很難解釋十誡的第一誡從哪來。因為第一誡是很標準的一神信仰了。

Q1.這會不會跟「神」的定義有關?也就是說一神是「有一位最大的神,其他的小神也是神」?

胡老師定義的「一神」並不包含其他小神,而是只承認一位神,其他的都沒有。那樣子其實就是多神論,只是有一個比較大而已,埃及就是這種觀念,巴比倫也是這樣。早期聖經學者有很多人認為一神信仰是後來才有的,到主前第八世紀,甚至是第六世紀,胡老師認為這定的太晚,因為這樣會很難解釋第一誡與第二誡,除非要說十誡都是第八世紀先知的發明,不然我認為一神信仰就是在第八世紀之前。例如何西阿引用十誡來告百姓,那十誡一定是要大家都熟悉的,不然不知道何西阿在講什麼,何西阿就是第八世紀的先知。

Q2.一神信仰是否是從亞當夏娃開始?

「多神信仰」可以追溯到亞當夏娃,因為他們一旦聽了魔鬼的話,認賊作父,就是多神信仰的開始。在墮落前是一神,問題是墮落後是多神,所以亞當夏娃告訴我們人從一神到多神,然後會去找替代一神的,所以學者們關心的是墮落後,人的社會是何時開始有一神信仰。

另外是把一神信仰推到晚期的,會說在埃及有個法老(新王國第十八王朝的Akhenaten,本名為Amenhotep四世),他提倡一神崇拜,後來的埃及法老及貴族等等嘗試要抹殺他的地位,他在位非常短,為何有些舊約學者把出埃及的時間定在13或12世紀,而不是15世紀?因為他們認為摩西之所以有一神信仰,就是從Akhenaten來的。

胡老師認為認為第一個,就學術討論而言,有可能是那個法老受摩西影響,也可能是摩西受那個法老影響,至少這兩個的機率要公平看待,接著再論證世哪個影響哪個較為可能?我認為摩西是主前15世紀的人,這在各樣考古證據上,我認為很難推翻,所以我認為歷史的證據反應,至少摩西不是受法老影響,但法老是不是受摩西影響是可以討論的。這是為什麼我說從多神到一神,這是啟示,不是進化。

Q3.被擄歸回、宗教整頓後,猶太人的信仰狀態如何?

胡老師認為不太樂觀。很多學者說被擄歸回後,以色列人就沒有偶像了,對這點相當值得存疑,頂多可以說「歸回的那群人的偶像充斥的情況,沒有他們的前人嚴重」,但我認為歸回並沒有讓以色列人變成「聖民」,正如瑪垃基書所提的、以斯拉、尼希米所提的,他們在獻祭上很有問題,祭司會把祭物偷換有殘疾的,然後從中牟利,再讓自己住更好的房子,由此看來他們的信仰並不怎樣。他們歸回了,並不代表所有問題都沒有了。

偶像的部分,的確回來後會放棄被擄之地的成就、安全感等等,他們在耶路撒冷很困難的環境中,人需要一些宗教熱誠,我可以同意在這範疇中,他們的偶像崇拜會比以前輕微,但說他們完全沒問題則是不對的。另外是考古的證據所反應的,歸回時期的偶像數目確實減少,但這有個考古問題,就是因為那是一個比較少人的群體,以色列人開始和原來居住在那裡的人同化,我們找到的偶像相當程度的是被考古學家認為是迦南人、外邦人的,但我不這麼認為,因為以斯拉處理的通婚問題,代表他們被同化的非常嚴重,所以找到的那些偶像,說不定就是以色列人的,但因為他們的人數變少,所以找到的偶像變少,我們又先入為主的認為他們歸回之後不會拜偶像了,所以找到的不是以色列人拜的,都是迦南人的,但我覺得這講太快,我覺得以色列人,在迦南地,被擄歸回後,偶像崇拜一直都是問題。

Q4.陶片的3尊的解釋?

胡老師認為後面彈琴的那位,前面的大神,看起來像是媽祖出巡,而後面彈琴的則是樂隊,大衛迎約櫃時也有樂隊,因為古代近東的人認為,如果沒有樂隊,神是不會動的。這個圖是異象化的,意思是有樂隊,神出巡了,他們on the way,然後你也是on the way,他出巡會祝福到你。

Q5.陶片圖畫是有空間的觀念嗎?坐椅子是指室內嗎?

並非看到椅子就是指室內,樂隊不需要動,因為聲音會傳達,出巡不需要繞整個城市,意思就是神出巡了,所以去到哪裡都可以祝福,所以我認為後面的那個彈琴的,跟前面的這個是有關的。但我不認為是同一手筆,我認為是有人先寫了這個陶片的字,然後另外的商旅來到了,就把圖刻畫上去。意思是有人讀了這文字後,就畫上「示意圖」。

Q6.若是同一系列的意思,那為何圖會蓋到字?

可能是後面畫圖的人,在畫圖時沒有意識到他會畫多大,古代人來說這不是什麼稀奇事情,若你去紐約地下鐵,費城的街上都是一大堆塗鴉,他們也沒在打草稿的,很容易話出超範圍。

Q7.坐著的那尊是人還神?

應該是人,而且是女人,因為有胸部。

Q8.為什麼認為是人?是因為她頭上沒有頭冠嗎?

不是,是因為音樂在古代宗教的使用與地位的考證結果。

女性的地位,是聖經中特別的地方,我們讀聖經會覺得好像男女不平等,但你放到中東文化情境中,你看到在迦南的宗教信仰中,為何有這麼多的性的問題等等,跟這個很有關係,你看到在神出巡的時候,所有人的情緒都很high,都很渾然忘我,在這個情況下很容易放縱。

從聖經來說,同樣的「神出巡場合」卻是乾淨很多。大衛迎約櫃時跳舞,他老婆認為有失王的威嚴,但你若知道迦南人的王的在「神出巡的場合」的情況,再來看大衛的「走光」,其實沒什麼了不起的。在古代近東,開玩笑,你跟在神明後面走著跳著,走到最後,全身都沒穿衣服才是正常。

我認為大衛這段經文講很有趣的事情,就是你的信仰是不是變成一個大家都很光鮮體面,正襟危坐,還是你的信仰是非常的渾然忘我,這是兩個極端。渾然忘我的危險就是人變成敬拜的中心。若你是正襟危坐,那你守住的是規條,敬拜是你要投身進去,因為是那個神吸引你敬拜。我認為這個故事中,大衛讓我佩服的是,他一方面告訴你他要守住界線,但他在界線之內,是非常非常的投入。

兩處的陶片的文字、主題都是一樣的,希伯來文的書寫的寫法、傾斜度等等,我們知道這兩處陶片是同時期的。是不是同一個人畫的,這種問題不是考古學家可以回答的。就像在地鐵中,有個人先畫了一個圖,然後下一個人看了後再添幾筆下去,然後又走了,所以陶片中間的這個Bes可能原來是男的,但下一個看到就給你加個兩點。你看左邊兩尊所謂的「尾巴」,其實很多考古學家認為這是男性生殖器,雖然他有胸部,但在「尾巴」的部分,聖經中及迦南文化中,我們沒看到神明有尾巴的,有很多文章討論這是小孩子畫的,還是祭司畫的,解讀都不一樣,從1978年到現在一直有人在討論這陶片。

Q9.我們怎知道是主前八世紀的陶片?

看書寫形式。可否仿冒?可以,但在荒野中的仿冒情況比較少,用現在社會來講,你要找到仿冒品,是要在台北夜市容易,還是屏東鄉下容易找到仿冒的明牌包包?我們現在找的是文字,假設是第六世紀的商旅,他在等其他商旅過來作買賣交易,那因為他之前看了第八世紀的書寫,所以現在來臨摹一下,這種機率有多高?這跟你在耶路撒冷圖書館中,你說要來仿兩百年前的文字,後者可能性還比較高。

Q10.介紹以色列遊學團

去以色列團可以分兩類,一個是考古團,通常是最短三週,最長是八週,選一個點,參與那裡的考古挖掘,白天都在那邊荒地,叫你挖土、清理等等,晚上是上課,每一個考古挖掘的site都會有考古學老師在那裡上課,上完課可能是歷史、考古,或者在這裡曾經挖掘出什麼,對我們認識以色列的歷史有什麼影響,若你參加這種團,好處是華人中真正參與考古挖掘經驗的人非常少,我們對聖經考古學瞭解很少,你可以成為開山祖師爺。

另一種團是老師在FB上po的這種,這是學術交流的機會,他會帶你去參觀已經挖掘的地點去看,例如但城、米吉多,現在可以從參觀中學到的是很多的,因為以色列政府花很多錢保存這些,你去其他地方例如耶利哥就被破壞的很嚴重,你去那裡什麼都沒有,就是一堆廢土,但以色列很不同,雖然有考古的部分,但你不需要挖,他們已經整理出來,其他時間有上課、有研討會,你參加這種團,你要去問問題,他會上課,但下課後就是你跟這些人討論、交換意見,所以你去要準備問各式各樣的問題,這些人告訴你的不見得是最正確的答案,但卻可以幫助你對這些問題理解的寬廣度與深度,當然他們也很好奇他們猶太人的東西跑到你們中國人那邊去,然後你變成基督徒,基督徒在他們眼中有另一套想法,他們會很好奇的。

Q11.塞特之後以挪士開始呼求?

「呼求耶和華」的動作,是代表他只敬拜耶和華?還是代表他承認耶和華是眾多神明中的一個、可以保佑我?我不認為那段經文有什麼宗教信仰中的影響力,這是告訴我們說他們獻祭,然後呼求神,現在問題是接著他們兄弟中有兇殺案,該隱被放逐,所以敬拜神被斷絕了,然後塞特、然後以挪士,就是告訴你原來你擔心的宗教敬拜信仰斷絕的問題,沒有斷絕,繼續下去,但他們的信仰是怎麼回事,經文沒講很多。

亞伯拉罕,原來他在大河那邊敬拜事奉別神,他是在多神文化信仰中長大,然後這個神來呼召他,要祝福他,我們非常相信他敬拜一神,但我們無法從經文中證明說「從此以後,亞伯拉罕心中只有這個神,沒有其他神」。可以很清楚證明的,就是第一誡,我認為亞伯拉罕被神呼召後,他有一神信仰的「信仰生活」,但我無法證明說亞伯拉罕那時「一定是一神」,但摩西那時後就是很清楚的一神。

Q12.亞舍拉可以同時作很多神明的太太嗎?

在迦南的宗教信仰中,以色列人的信仰有了摻雜。亞舍拉有沒可能同一時間作了很多神明的老婆?但其實這是很多神話,因為是借用神話觀念的。我們講一個做生意的人,他可能拜各式各樣的神,每一個人在他的信仰中,召喚他的神明來祝福他的生意可以賺大錢,同一個餐桌上有另一個基督徒在求耶和華祝福他自己的生意,他們在餐桌上碰面,他們會不會有衝突?他們就是各自信自己的神,古代就是這樣。

迦南宗教有些有趣的現象,有個外來的神明,例如太陽神等等,因為這裡統治的問題、領土疆界等等,到了新的地方,你會發現我們讀迦南人的神明時,其實迦南人的神原來是腓尼基某一個時代的神,只是到了新地方後改了名字。

有些學者發現這個神在迦南時,他應該是個小守護神,但因為後來的文化的緣故,這個小神就可以學會新的技巧、第二專長,他進修了,變成比較厲害,這在迦南中非常的多,所以整個以色列最大的挑戰,就是在民間有宗教的混雜太嚴重,這個陶片是最好的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