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9日 星期二

我竟然成為一個跑者!(十一)第三場半馬,核心肌肉群的訓練發生效用了!但賽道不足讓我很生氣~

跑的路線都是我熟悉的~算有「主場優勢」嗎?哈哈!

這次的Run to Love公益路跑賽(半馬)我抱著很大的期待。前兩次半馬讓我很沮喪的一點,就是前半程(前10公里)我都一直超車,不斷超越別人,覺得自己很厲害~但是到下半程(11-21公里)我就好像失去電力一樣,速度慢了下來,步伐沈重了起來,然後~看著之前被我超越的人,一一超越我~

俗話說,事不過三,我絕不能讓這種情況發生第三次,因此這次我特別使用心跳帶來監測心跳,前5公里都控制在155(下/分鐘)以內,雖然速度不快,但反正開跑的前5公里也不需要「突圍」,就慢慢跑。

本次成績(GPS錶)配速5:46是成功的!

第6公里開始,我開始加速,其他跑者也漸漸不那麼擁擠了。根據我找到的「心律公式」,我這個年紀要跑半馬,心跳數值最好保持在「最高心律」的85%~88%,也就是每分鐘159-165下的心跳。回顧今年8/3那次的半馬,前10公里我的心跳已經上180了~難怪會提前沒力。我就這麼乖乖的讓心跳保持在170以下的跳動著,直到10公里跑完~

一開始覺得自己前5公里跑很慢,每公里要跑6分多鐘,但事實證明這樣的配速是完全正確的,因為前5公里多出來的秒數,都可以在後面的16公里慢慢補回來,絕對會比我前5公里就衝衝衝、到後面卻後繼乏力的總成績來的好。


到了19公里跑完時,GPS錶顯示我花了(1:49'52"),哇!剩下2公里,衝一點真的可以達到2小時完成21公里,於是開始往前衝啊~結果衝不到4分鐘就到「終點」了!GPS錶顯示是19.7公里,天啊!這個賽道是縮水的賽道~最後大會公布的成績,我是1:58'12"跑完,但我一點喜悅感覺都沒有,因為這不是我真正跑半馬的成績啊!

一點都高興不起來的「好成績」

這場比賽若不是賽道縮減,我預估跑完真正的21公里大概會花2小時2分鐘以內,這也大幅度把我個人的半馬PB(Professional Best)提昇了8分鐘。

底下將探討這次成功的經驗,好讓自己不斷地突破。除了當天天氣陰涼、賽道沒有山路這兩個原因之外,最大的改變,就是我開始練核心肌肉,我每天大約花30分鐘做一套針對加強跑步穩定度與耐力的核心肌肉訓練,很靜態,可以一邊做一邊講話的那種,但卻對實際的路跑有莫大的功效,我在第19公里還可以跑出5:36分鐘/公里就是最大的證明,比較起8/3半馬的第19公里是6:44就知道,核心肌肉的訓練,對「續航力」有非常顯著的提升作用。

除了客觀的數據外,跑到下半段,都還感受到力量不斷湧出來的感覺,基礎肌力真的非常重要啊!從前我以為要跑的更快更遠,我平日的訓練就是要跑、跑、不斷的跑,但透過這次的經驗我了解,基礎的肌力沒有提昇,進步就會很有限。

下次這兩位也要一起熱血路跑啊!
儘管如此,還是很感謝這次來幫我加油的家人們,有我的愛妻阿敏,大手筆小組的彥祥與楷豐,還有新生命小組的丞皓與富嚴,雖然21公里當中的辛苦只有自己能承擔,但抵達終點時,看見前來為自己加油的人,心中真的很溫暖,覺得自己並不孤獨。

大手筆小組代表~喔耶!

最要感謝的,是一路走來始終支持的愛妻,希望我早日能將全馬的完跑獎牌獻給阿敏

馬拉松是所有競賽運動中,與他人爭競成分最低、自我突破成分很高的一種運動。每一次跑完,大家po的都是「我這次有沒有破個人的PB」而不會是「我是這次大會第幾名」。雖然在這幾個小時的過程中會超越很多人,也被很多人超越,不過那完全不重要,唯一重要的,是我能不能超越過去的我,這或許是馬拉松運動最迷人之處:培養一種「超越自我」的習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