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17日 星期五

懷念劉爸媽 - 在婚姻上給我的榜樣


近幾年常看到新聞說台灣人不想結婚、也不想生孩子,這件事情想一想很耐人尋味,其實台灣的物質環境比很多國家好,台灣現在的生活環境也比以前好很多,但我們的生育率越來越低,越來越少人想結婚,交男女朋友的認定了就直接同居,問什麼時候結婚也都說還很久,更不要說生小孩。其實問題不是外在的生活水準好不好,而是在心態上對婚姻沒有信心

對婚姻沒信心的原因,最直接就是看自己父母的婚姻,覺得他們的婚姻也不怎麼樣,然後就會去想我自己結婚後,是不是也跟我爸媽一樣,常吵鬧、家族複雜事情一堆,常弄的很晦氣。想到要去跟另一個家庭結成親家,有時遇到親戚糾紛,有時是夫妻對於用錢、子女教育、對於雙方父母的供養有歧見,然後就會覺得不如單身比較自由,自己賺的錢是屬於自己的。

其實我相信對台灣人而言,不想結婚並不代表不渴望愛情與親情,但是由於種種原因,對愛情親情的綜合關係—就是婚姻家庭關係失去信心,所以「不結婚、不生子」是很多我這一輩30幾歲的人的寫照。

對於我自己而言,在東海去劉爸媽家,看見他們婚姻的榜樣,讓我重新對「什麼是婚姻?」這件事有完全不同的想法。在我以前的觀念中,當踏入婚姻的那一刻,男女雙方立下誓言,說要跟對方共渡一生,然後隨著婚齡的增加,對方漸漸的只是「家人」,而不會再是具有愛情的「愛人」,因為老夫老妻了,有什麼好談情說愛的。

但在東海團契的路加小組,我看劉爸媽的互動,我訝異的發現他們雖然已經50幾歲,但他們中間仍有濃厚的愛情,就好像是20幾歲的熱戀期戀人一樣,他們一見到對方回家,就開心的迎接,這讓我腦中開始想:「如果我有婚姻,我要像這種的婚姻!」

(劉爸講話時,劉媽都以凝視表示支持)

此後我對婚姻有信心,在大二那年與雅敏交往,交往的過程中,劉爸媽還定期的約我們談話,幫助我們把一些重要的交往的問題想清楚,其實就是類似婚姻輔導,例如:對於用錢的態度、對於雙方父母的態度、對於子女教育的想法、對懷孕的看法...等等,他們不是只有祝福學生交往順利,而是在我們需要幫助時,以過來人的身分幫助我們,給予我們建議,也會分享他們過去的事情,讓我們知道要維持一個很美滿的婚姻,其實有很多事情要想,不是渾然天成的,是要靠後天努力,且是可以成功的。

由於我們結婚後有3年的時間還是在東海大學聚會,所以有機會我們還是會不定期與他們吃飯談話,這段時間他們不把我們當小輩了,而是當朋友這樣在分享夫妻間的事情,讓我們覺得受寵若驚,因為他們把我們當朋友,這在台灣人中間是很少見到的。所以我們也會去請教他們一些關於婚姻方面的問題,菜鳥夫妻總有一些問題需要老經驗的才能解決,他們總是給我們很大的幫助。


我記得當我大四時,有一個學期我很常跟劉爸談婚姻感情的事情,當時劉爸說一段話讓我印象十分深刻,他說:「有時我覺得我很認識Judy(劉媽)了,但隨著婚齡越來越長,我越來越發現她有不少以前我不知道的優點,就很感謝上帝怎麼把這麼好的女生賜給我當太太!」我當時想,這種話只有交往2個月的人會講,竟然從結婚近40年的劉爸口中說出來,我當時好希望自己結婚40年時,也能跟別人講這種話。而我看見具體的榜樣,這並不是空想,而是完全可以實現出來的,這對我追求家庭美滿幸福的憧憬是非常巨大的鼓勵。


劉爸媽為了幫助我們,也會跟我們分享當他們在某事情上意見不一致時會怎麼做,其實要夫妻分享自己在「溝通的過程」是有點難以啟齒的,因為溝通的過程不總是平順的,但他們願意敞開這些給我們知道,讓我們去想我們夫妻間要怎樣彼此相待,這是需要具有很深厚的信任基礎才能這樣分享的,感謝他們對我們的信任。



除了我以外,我知道也有一些學弟妹是因為去劉爸媽家聚會,看見他們夫妻這樣甜蜜,就覺得好想進入婚姻,每週一次去他們家,就漸漸的知道「進入婚姻可以追求你人生的幸福」,現在的社會都不這樣認為,而是覺得婚姻很可怕,要跟一個人一輩子綁在一起,誰知道會發生什麼事情。在劉爸媽家聚會的學生,對婚姻的看法是正面、積極的,我們知道他們不是裝出來的,而是透過長期的互動、彼此欣賞、彼此接納包容,自己願意放下堅持而有這樣甜蜜的婚姻。

其實我們每個人從小到大看到不少不幸福的婚姻,每看一次就讓我們對婚姻恐懼增加一分,我們需要看見「榜樣」,需要看見有人真的可以在婚姻裡面過的很幸福,然後才會去追求自己的幸福,讓結婚不是為了傳宗接代、不是為了女生已經懷孕了所以趕快結一結,而是因為想要跟眼前這個人共度一生,而且深信對方也有這樣的信念,會在任何情況、無論禍福、無論你變老變醜、無論你失智殘廢...對方都會因為在上帝面前發過誓要跟我一輩子在一起的緣故,對我不離不棄,這種安全感不是用嘴巴講的,而是雙方彼此的心靈及實際的作為來一同應證。


最後用一個劉爸與我分享的故事來做這篇的結束。

有次我跟劉爸約談,他聊到有一本書翻譯成中文了,叫「守住一生的承諾」,裡面一對夫妻,丈夫是哥倫比亞大學校長,做了校長第22年時,他太太得阿茲海默症,得到這種病的人記憶力會大幅度衰退,就好像腦袋中記憶的區塊被一點一滴吃不見一樣,5分鐘前講的事情會忘記已經講過,漸漸的會變得更嚴重,連人都認不得。這位丈夫當時並沒有很老(50幾歲),已經當到校長,算是在人生事業的高峰期,但他就因為太太的緣故,他辭掉工作去照顧太太,大家一定會想為何不找菲傭,台灣人不是都這樣嗎?他賺的錢可以請10幾個菲傭吧?但他因為愛他的太太,書中說他總記得在結婚時的誓約:「無論如何,我都會照顧妳一輩子!」所以他實踐這個在上帝面前的發誓。

劉爸說這本書時,竟然哭了,這是我唯一一次看劉爸哭,其實劉爸是個幽默的鋼鐵男子,學物理的都很理性,他說這個校長很偉大,一般都是丈夫病了,太太不離不棄,但若是太太病了,先生就去訴請離婚,或者把太太送去安養院,然後再去找其他女生。很多人問這個校長幹嘛辭職,可以有很多方式,不用親自照顧啊!但這個丈夫就是堅持一定要自己陪伴這個生病的妻子,劉爸感性的跟我分享這個例子,我自己也從他們身上看見他們就是用一生的承諾在愛對方。



要改變對婚姻的觀念,開研討會或者政令宣導是沒用的,弄標語也沒什麼用,唯有真正打從內心有對婚姻的期盼與信心,才會開心的進入婚姻,而要達到這樣的目標,「看見一個好的榜樣」是不可或缺的,感謝上帝讓我在東海期間看到了!我能有現在幸福的5年婚姻,是因為他們用生活告訴我們「基督徒的婚姻應該長什麼樣子」,願主繼續使用他們的婚姻讓更多人對婚姻有信心。

2010年9月16日 星期四

懷念劉爸媽 - 東海的學生福音工作


東海作為一間基督教大學,目的是希望透過高等教育這個管道來接觸學生,但幾十年前沒有那麼多的本土的大學師資,就算有也都往美國去。東海有不少外國宣教士是具有碩博士學位,他們學中文、為的是來華人地區宣教,有一些來東海大學教書,他們有的是直接擔當系上的教師,在薪資福利上與一般教師無異,但劉爸媽他們來到台灣時,他們並是不領東海物理系的薪水,而劉大衛老師在物理系的系務工作是完全跟其他老師一樣,無論是教學、職務的輪替等等。

他們的薪水來源是內地會的微薄薪水,就是把全部的奉獻扣除基本開銷後,除以需要支薪的人數,就做為月薪,東海大學給他們的,就是一間平房,也就是教師宿舍,等於是他們免費來東海教書,為的是能在東海接觸學生,傳福音給他們。在薪資福利上,他們拋棄了本國優渥的工作,跑來台灣這個落後(相較於美國)、濕熱、文化不熟悉的地方,且他們來台灣時,國際情勢上,台海是很可能發生戰爭的,他們願意來到這個在各方面都遠不如母國的地方,原因就是要把福音傳給台灣的大學生。



他們在東海的福音工作,是透過在課堂上的教學先與學生建立關係,然後在課後開放自己家庭給學生來聚集,就我在的那10年,一週有2個小組在他們家聚會,就是路加小組與撒母耳小組,我自己是在路加小組聚會,我在2000年時擔任小組長,因此每週有固定的時間跟劉爸約談,我們談小組的事情,例如:有誰需要多關心、最近探訪的情形如何、小組進行有沒有什麼需要調整之處,我有時也會問一些信仰問題,特別是科學方面的,因為劉爸是物理學博士,每週可以與物理博士見一次面這種好事情,是不能放過的。




一般我們要去他們家找他們,需要事先用電話聯絡,以確定那個時間是不是合適,其實這也是現在一般人的禮貌規矩,但有時有些學生臨時有事情跑去他們家找他們,他們幾乎都會開門讓他們進來談,有時我們會心疼他們這樣很累,當我自己結婚後就知道家裡不是隨時有人來都OK的,但他們為了學生,隨時都讓家裡是可以有人進來。

他們很賣力的學中文,其實中文是全天下最難學的語言,特別是對西方人來講,除非是從小在這裡長大,不然怎麼講都很難道地,但他們從不間斷的學習中文,有時聽到我們學生之間聊天有繃出一些成語,例如「一時二鳥」「遍地開花」這種,他們就會問這個詞怎麼寫、是什麼意思、要怎麼用,這是我相當佩服的,他們是盡全力的在持續瞭解他們所服務的這些人。


這10年間他們給我的印象,就是他們個性溫和,但仍有原則底線,他們知道學生就是有時會不成熟,但他們都給予很大的包容,很多時候我們是年紀更長後,才知道當時是被他們所包容,從與他們互動當中,我們認識了天父的慈愛,以及永不放棄的親情。



每週的聚會前,劉媽都會預備小點心,有時是外面買的,有時是自己做的蛋糕,讓大家在小組結束時,可以一邊吃一邊聊天,華人就是有得吃的場合比較好聊天,溫馨的氣氛就是這樣建立的,他們從沒跟學生要這些費用或者材料費,完全是犧牲奉獻。

對於去他們家的學生而言,他們家就像是個小天堂一樣,他們很幽默,也敞開心胸與我們分享他們的內心世界,在我們信仰有疑惑時,為我們解惑;在學生遇到難關時,他們陪伴學生度過;學生有需要時,他們盡其所能的幫助他們,這些都讓我們感受到在基督信仰中,我們真的得到很多上帝的恩典。

許多來東海的學生,因為劉爸媽而認識這個上帝是豐富的上帝,祂不一定給人富有,但一定給人充足,富有是在需要用的之外,還有很多可以存起來,充足是我沒有多餘的可以存起來,但我所需要用的東西,上帝都為我預備。



最後用一個小故事結束這篇。

我大一時去他們家聚會,發現他們家有一台電風扇是劉爸自己去外面撿回來修理後繼續用的,他說一般人不會修理,不會動的電風扇就以為不能用了,其實只要修理一下就可以用。其實大家都知道,這是因為他們領內地會的薪水微薄,如果是領東海教職的薪水,那應該還可以買一兩千元的渦流循環扇吧!他們節省,但沒有給人寒酸的感覺,他們善用每一份手上的資源,因為這些資源是上帝給的,他們用生活方式在見證這個信仰,讓人知道「信耶穌的人怎麼過生活」,他們現在退休離開我們回美國去了,但這些榜樣我們不該忘記,而是要繼續的傳頌下去。

懷念劉爸媽 - 前言

我的母校,東海大學是基督教大學,早期有很多外國宣教士來東海,他們透過在學校教書、以及課後開放家庭來讓學生接觸基督教信仰,我有幸在1998年入學後,在大學的期間都在劉大衛老師家聚會,我們稱呼他們夫婦為:劉爸劉媽。

之前一直在想自己如何在文字上將他們的身影記錄下來,我就在blog寫3篇懷念他們的文章,分三個主題:

1.他們在東海的福音工作
2.劉爸與劉媽分述:劉爸的「科學與信仰」以及劉媽的陪讀
3.他們在婚姻家庭上,對我的影響

其實要寫出他們做的事情,大概一大冊子也寫不完,恰巧我從1998-2008有10年的時間在東海,從他們身上受了很多幫助,寫幾篇文章回顧、紀念他們,是我所能做的微薄之力。

雜感

【快開學了】

道碩第3年課程快要開始了!這2週都在上「民俗與福音」密集課,這幾天對風水、禁忌、犯沖犯煞、龍的文化...等等都有很多認識,這對從小在教會長大的我是很需要的,希望這些對我以後的服事是有幫助的。

再不到1年道碩就畢業了,我常在想我念神學院後,會跟我念之前有何不同?在學習了許多工具的使用後,學習培養一種「具有推進力的眼光」,是我接下來的重點,珍惜每一個可以學習的時光!

【短宣後,映在我腦中的臉譜】

一直沒時間整理去短宣遇到的事情。我去4個地方,當中第2個地方要結束時,我帶的那些國中男生最後一天都來跟我擁抱,他們在早禱時間跟我分享家裡的難處,當他們開口分享這些時,我才發現在他們開懷表情的背後,都積壓著深沈的哀傷。

有一個胖胖的學生說他爸癌症末期,送到醫院連醫生都說不用開刀了,沒救了,但他還是很樂觀的參加那幾天的營會。看見他,我就覺得自己沒有什麼悲觀的權利。

另個男生說他家裡親戚開賭場,給家裡不安寧,我們就一起為他家禱告,他痛哭流涕,我才感覺到,原來這些青少年在這麼小的時候,就要一方面承擔這麼沈重的心理壓力,另一方面還要在學校跟同學拼考試拼升學,其實他們的堅強是超過我的想像,最近有時想到他們,為他們禱告時心裡都很糾葛,求主幫助他們度過人生的這些艱難處。

我後來又遇到一個預備要在教會全職的女生,她說小時候因為爸爸生2個女兒沒有兒子,因此她們家被大家看輕,她那時下定決心長大後要有出息、要賺大錢,讓她爸爸的這些親戚知道生女兒沒什麼不好。她原先打算進大學的美術系,但因為種種原因她無法升學,看她筆記本上畫的圖很有少女漫畫的水準,我也覺得很惋惜,為什麼這樣有天分的人不能如願升學,接受更好的教育。

最後一天,從這些學生的分享中發現,他們大部分來自破碎家庭,父母親離婚的很多,所以當我們很認真的告訴他們:「耶穌很愛你們喔!」他們雖然來教會很久了,卻是哭的希哩嘩啦,他們的心中需要愛,因為在日常生活中感受不到愛,只有看見大人世界的爭吵與互相傷害。當中有一個13歲的女生哭著說:「我媽改嫁了,她生了一個女兒,希望這個妹妹不要像我這樣不快樂~」大家都哭了。

每當想到這些臉孔,心中一直惦記他們,但以後要再見到他們的機會是微乎其微,只能禱告求上帝幫助他們。當我們小的時候,看見很多無奈的事情,是小時候的我無法使上力的,但在長大後,當我有能力了,我就來成為那個可以帶給人幸福的人。

【希伯來文讀經】

暑假13堂希伯來文讀經課程結束了,由於去短宣、參加營會等等,我大概參加不到一半,實在是很感謝胡老師願意每週撥出時間來陪我們讀撒母耳記上,完全是出於學生的需要,胡老師不只是信友堂的牧師,他也是華神學生的牧者。讚啦!

暑假過後每週一下午有3小時的希伯來文讀經,雖然原先賴院長的「舊約解釋舊約」沒有了,但後來能繼續上希伯來文讀經,這真是上帝的恩典,要好好把握!

【教會實習】

從實習2年的城市之光教會離開了,很感謝這教會從老到少對我們的接納與包容,讓我們有很多學習,這間教會讓我學習到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我們要讓來到教會的人,都能夠在這裡得到心靈的滿足,讓教會成為他們可以在此安身立命的好地方,讓教會成為他們屬靈的家。

道碩的最後1年是到高雄武昌教會實習,回到南部對我而言充滿熟悉感,但進入到全新的環境,還是得戰戰兢兢,其實我們在武昌教會實習有很多的恩典,這些都不是我們預期內的,有恩典的一天,就要一天用微笑來感謝主。

【讀經‧靈修】

回想2年前剛進神學院的新生訓練,有一天早上老師帶早靈修,他提醒我們讀經不要太快,要慢慢讀。我現在想起這段話,發現我讀經時有時反應太快,就是拿我以前知道的來套,所以我的讀經像是「自我政令宣導」,就是重複一次我所知道的東西。

所以最近開始嘗試慢慢讀、多讀幾次、慢慢想,讓眼前這段經文的結論以前被我封印住的可以被打開,這種嘗試很新鮮,也有點冒險,特別是讀出跟我以前讀時,產生不一樣的結論時,該怎麼辦?不過俗話說「富貴險中求」,要有突破還是得多花點力、冒點險。

【神學之尋是否有終止的一天?】

今天下午胡老師帶我們希伯來文讀經時,我們聊到舊約神學,我就在思考我自己的神學系統何時才能成形?當我透過上課、寫報告、唸書、日常讀經來形成我的神學觀念,這種追尋是否有停止的一天?是否有一天,我的神學系統已經形成,所以當我讀到以前沒讀過的神學書,就把他歸類到我的神學系統的一處,在讀經時也是迅速的將我的結論給套入我讀的經文中,所以不用去思考這段經文是否有超過我神學系統的可能。其實最近老師點出我的讀經有這種情況,就是答案都已經想好了,今天讀這段經文時,我只是選擇要套用哪一個結論而已,這是我必須要去克服的。

就思想上,形成個神學系統似乎是比較安全的,可以將宇宙萬物、人間萬事都用那個神學解釋,但這種安全也可能成為一種「停滯」,停止發現新事物,因為新的東西都可以被我的神學系統解釋,但若我不停的在尋找新事物,那我的神學思想是無法有一個具體的形狀,連最基本的思想上的安全感都沒有。

這個問題存在我心中好幾年了,一直沒有答案,我曾經走過「大而可畏的神學系統之路」,但當時似乎太堅固了,以致於無法容納與自己不同的思維,並敵視一切的新嘗試,認為那是離經叛道的。現在於神學院中受裝備,我想這些裝備應該可以被適當的組裝起來,成為一種具體,但不太堅硬的信仰思維。基本的系統性是人的需求,但如何將系統性控制在適當的範圍感覺很難,系統一旦形成,就會自己不斷的跨大、然後排他,這顯然已經不是我現在可以處理的問題,但我可以一直想,這也是我成長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