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9日 星期二

我竟然成為一個跑者!(十一)第三場半馬,核心肌肉群的訓練發生效用了!但賽道不足讓我很生氣~

跑的路線都是我熟悉的~算有「主場優勢」嗎?哈哈!

這次的Run to Love公益路跑賽(半馬)我抱著很大的期待。前兩次半馬讓我很沮喪的一點,就是前半程(前10公里)我都一直超車,不斷超越別人,覺得自己很厲害~但是到下半程(11-21公里)我就好像失去電力一樣,速度慢了下來,步伐沈重了起來,然後~看著之前被我超越的人,一一超越我~

俗話說,事不過三,我絕不能讓這種情況發生第三次,因此這次我特別使用心跳帶來監測心跳,前5公里都控制在155(下/分鐘)以內,雖然速度不快,但反正開跑的前5公里也不需要「突圍」,就慢慢跑。

本次成績(GPS錶)配速5:46是成功的!

第6公里開始,我開始加速,其他跑者也漸漸不那麼擁擠了。根據我找到的「心律公式」,我這個年紀要跑半馬,心跳數值最好保持在「最高心律」的85%~88%,也就是每分鐘159-165下的心跳。回顧今年8/3那次的半馬,前10公里我的心跳已經上180了~難怪會提前沒力。我就這麼乖乖的讓心跳保持在170以下的跳動著,直到10公里跑完~

一開始覺得自己前5公里跑很慢,每公里要跑6分多鐘,但事實證明這樣的配速是完全正確的,因為前5公里多出來的秒數,都可以在後面的16公里慢慢補回來,絕對會比我前5公里就衝衝衝、到後面卻後繼乏力的總成績來的好。


到了19公里跑完時,GPS錶顯示我花了(1:49'52"),哇!剩下2公里,衝一點真的可以達到2小時完成21公里,於是開始往前衝啊~結果衝不到4分鐘就到「終點」了!GPS錶顯示是19.7公里,天啊!這個賽道是縮水的賽道~最後大會公布的成績,我是1:58'12"跑完,但我一點喜悅感覺都沒有,因為這不是我真正跑半馬的成績啊!

一點都高興不起來的「好成績」

這場比賽若不是賽道縮減,我預估跑完真正的21公里大概會花2小時2分鐘以內,這也大幅度把我個人的半馬PB(Professional Best)提昇了8分鐘。

底下將探討這次成功的經驗,好讓自己不斷地突破。除了當天天氣陰涼、賽道沒有山路這兩個原因之外,最大的改變,就是我開始練核心肌肉,我每天大約花30分鐘做一套針對加強跑步穩定度與耐力的核心肌肉訓練,很靜態,可以一邊做一邊講話的那種,但卻對實際的路跑有莫大的功效,我在第19公里還可以跑出5:36分鐘/公里就是最大的證明,比較起8/3半馬的第19公里是6:44就知道,核心肌肉的訓練,對「續航力」有非常顯著的提升作用。

除了客觀的數據外,跑到下半段,都還感受到力量不斷湧出來的感覺,基礎肌力真的非常重要啊!從前我以為要跑的更快更遠,我平日的訓練就是要跑、跑、不斷的跑,但透過這次的經驗我了解,基礎的肌力沒有提昇,進步就會很有限。

下次這兩位也要一起熱血路跑啊!
儘管如此,還是很感謝這次來幫我加油的家人們,有我的愛妻阿敏,大手筆小組的彥祥與楷豐,還有新生命小組的丞皓與富嚴,雖然21公里當中的辛苦只有自己能承擔,但抵達終點時,看見前來為自己加油的人,心中真的很溫暖,覺得自己並不孤獨。

大手筆小組代表~喔耶!

最要感謝的,是一路走來始終支持的愛妻,希望我早日能將全馬的完跑獎牌獻給阿敏

馬拉松是所有競賽運動中,與他人爭競成分最低、自我突破成分很高的一種運動。每一次跑完,大家po的都是「我這次有沒有破個人的PB」而不會是「我是這次大會第幾名」。雖然在這幾個小時的過程中會超越很多人,也被很多人超越,不過那完全不重要,唯一重要的,是我能不能超越過去的我,這或許是馬拉松運動最迷人之處:培養一種「超越自我」的習慣。

2013年10月18日 星期五

我竟然成為一個跑者!(十)重大突破,核心肌肉訓練

自從今年三月底參加高醫舉辦的「為健康高雄而跑」半馬比賽後,至今又參加了一次半馬以及一次10公里的比賽,這三次路跑我有一個共同的經歷:

前半段虎虎生風,後半段氣喘吁吁~

因為是路跑比賽,鳴槍後,腎上腺素都狂飆,都會覺得「今天自己狀況很好」,衝了前半後,到後半段會很明顯感受到~兩個因素使我無法保持前半段的速度:

1.心肺能力不足,只好降速
2.肌肉耐力不足,只好降速

其中,心肺功能又與肌肉耐力有很大的關係。因為,當肌肉耐力不足,為了要維持速度,肌肉要花比平常更大的力氣去運作,造成心肺的負擔增大,導致心跳要更快,以打出應付身體肌肉所需要的血液量。

另外,我發現我自己練習時,跑到6公里後,會覺得體能的巔峰期過了,之後怎麼提速都很有限,這也是肌肉強度的問題,強度不夠導致身體疲累感激增。

我很早就知道我必須要做核心肌肉的訓練,但是~這訓練實在是太無聊了~導致我一直提不起精神去做它,到兩週前,華神有一個老師,也是跑步好手~因為看到我一天到晚再po「如何提速」,就貼給我一個連結(不可忽略的肌力訓練),裡面就是針對跑者的核心肌肉訓練。

終於,在10月,我鼓起了勇氣,決定要耐住無聊,每天撥出20-30分鐘專心做核心肌肉訓練,做了不到一週,就有了顯著的效果!



昨天晚上在美濃跑步,為了安全還帶了個頭燈~做足暖身後,第一公里衝太快5:07,導致2-7公里身體無法維持在高檔,這再次提醒了我,一開始衝太快是沒用的,只會讓自己提早疲勞而已。

原本跑到6公里想要放棄的,但又想到怎能就這樣放棄呢?於是繼續用不是很快的速度跑下去,沒想到跑到7公里時,我感覺到~「體力回來了」,太神奇了!以往6公里之後就是靠意志力在維持速度的,但這次竟然7公里後感覺到身體裡面一直有力量湧出來,很明顯的~核心肌肉的訓練奏效了!

所以從7-11公里,我每公里的速度從6:04、5:51、5:34、5:34、5:43,最後第11公里還可以跑出5:43。更令我驚訝的是「心跳」,幾乎沒超過170在跑,按我這個年紀的心律來換算,我10公里的心跳可以到172-175都ok,但這次心跳沒有很高,再一次證明,把核心肌肉練強,心臟的負荷也變小。

我真的要說,「核心肌肉訓練」這種訓練真的很無趣,導致我之前一直抗拒,但只要對我跑步有幫助的事情,我就會去做。

這似乎與信仰有異曲同工之妙。很多「基礎訓練」是很無趣的~以基督教信仰來講,讀經、禱告對大多數人,不是一件有趣的事情,但這卻是鍛鍊信仰基礎能力的訓練,沒有這些,個人的信仰將不穩固。

因此~不論是肉體或心靈,都需要「核心能力的訓練」。

2013年9月15日 星期日

我竟然成為一個跑者!(九)10公里跑入1小時是可能的嗎?

參加了兩次半馬,第一次跑2小時10分,第二次2小時24分,開始思索要如何半馬跑入2小時內。至少~10公里要跑入1小時(最好是56分),才能談半馬(21公里)跑入2小時。

(人很多)


今天早上去參加在澄清湖的K-Swiss路跑10公里。之前平路練習時覺得很難跑入1小時,大部分是1小時5分鐘,也有1小時2分鐘,但就是跑不入1小時內。

這次澄清湖有兩三段小爬坡,要跑入1小時對我難度很高,於是跑之前訂了「中標:1小時」、「低標:1小時5分」、「高標:58分鐘」。以GPS錶的紀錄成績是:59分50秒!險險地跑入1小時!但晶片時間卻是1小時1分3秒~我多跑了63秒啊~~~

晶片是殘酷的

(根據GPS錶,我真的有跑入10公里啊~雖然只跑入10秒)

跑步,一開始是為了減肥,後來搭配著聽音樂、聽講道、禱告,現在加了競速的原因~就要「訓練」了~山坡地是許多跑者害怕,卻也是必須的訓練!



(第一次跑這路線)

我已經參加三次路跑比賽,發現我有一個重複的問題:前半段我一直超車,後半段一直被人超車,這種感覺很差啊!到後半段體力不支導致無力,看來基礎體力需要再加強(一項都是這句話不是嗎?)

 (這種成績是用很高的心跳換來的...)

運動這條路,若有朋友一起彼此鼓勵,就能讓雙方都維持著熱情,既使沒有一起跑,但透過訊息的傳遞,知識的交換,我們知道這條路上我們有伴不孤單,跑步促進友誼,友誼也維持跑步的熱情。

(孟正傳道跑入54分!真厲害!)

(仲甫從屏東來共襄盛舉)

到下次半馬還有六週的時間,這六週要加強心肺訓練,10月底是平路半馬,說什麼也一定要殺入2小時內!(宣告)

2013年6月20日 星期四

因為改裝,生命有了連結

玩命關頭6有一段話:「當你改裝車子,這車子與你彷彿有一種聯繫,你們因而有了某種關係。」

改裝車子是要付出coco的~
2008年神學院面試時,胡老師問我:「你為何要全職服事?」我說:「我想要看到人的生命被改變。」當我看到一個人從破碎、灰心、失望,在認識了神的真理、經歷了神的愛、被教會弟兄姊妹以耐心陪伴後,轉為喜樂與充滿盼望時,我告訴我自己:「我在教會就是為了要看到這種事情發生!」

門徒訓練,某個程度就跟改裝車子一樣。

車主看見眼前這台車子可以發揮更高的潛能,但必須透過某些改裝才能達到:改排氣管、改五爪鋼圈、改輪胎、改進氣方式...等。

同樣,一個人來教會到我面前,我得看出他/她性格中有哪些上帝所放置在其內的潛質,接著透過小組活動、透過每次互動、透過事工上共事的機會,令這些特質得到適切的發揮,並予以調整修正。

當一個牧者帶領著一個人,予以門徒訓練後,這兩者的生命就有了連結。

當某位弟兄/姊妹回憶到:「從前我有次發生某件事,因此感受到迷惘/傷心/喪志時,這位牧者如何鼓勵我,給我建議與指正。」就是「改裝」發揮效益的時候。

有位牧者說,當他看到以前帶過的人,開始成熟茁壯,現在成為穩定的服事同工,那是他服事最大的動力。

昇嘉哥與我,拍攝於2013年春節

我回想起在我青少年時,當時北榮長老教會的昇嘉哥給予我很多幫助。他教導我:「永遠都要作最好的準備,以及最壞的打算!」簡單的兩句話,至今仍深植我心,也成了我現在分享給青少年的座右銘之一。

最右邊的是苗哥
到了大學後,上帝透過校牧室的苗哥(現為新竹靈糧堂牧師)教導我「身為領袖,必須要以身作則」,對他而言這只是「一句話」,但聽到我耳中,卻是生命態度的調整,當我照著輔導門訓我的去做,生命就有了成長─猶如車子改裝後性能會加強一般。

昇嘉哥是我高中的輔導,苗哥是我大學的輔導,那段師徒時光距今都十幾年,但因我曾被他們門訓,因此我的生命與他們有某種程度的連結,我永遠會感謝神在我迷惘時有他們的陪伴。

如今我自己也是一位青少年的牧者,像當年的昇嘉哥、苗哥一樣。我要求自己像一個老練的汽修技師,能迅速地知悉眼前這個青少年的生命潛質,好靠著教會的建造系統(教會就是車廠?哈~)將之培養至神所命定的璀璨生命。

不知道如何門訓嗎?去改裝車子吧!(大誤)

2013年6月13日 星期四

我竟然成為一個跑者!(八)砍掉重練,一步一步修正!

自從今年三月底參加了一次半程馬拉松後,心裡就想著什麼時候要挑戰全程馬拉松、成為一個「全馬跑者」?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我必須要提高耐力、提高速度、提高肌力、提高心肺功能、提高...很多東西~哈哈~因此我得不斷尋找讓自己提升速度的訓練方式。

這個月來我嘗試了兩項訓練,都有顯著的效果,一個是間歇跑、另一個是核心肌肉訓練,這兩個加起來,可以讓我保持在一公里用5:30的速度跑完10公里,但按照這樣的速度我跑完全程馬拉松也要將近5小時。我希望可以壓低在4小時左右,因此我必須提升速度!

前天晚上看了一個影片,是國內鐵人三項的好手也是教練的徐國峰主講,他提到頂尖跑者的姿勢,有簡單的兩個觀念:

1.腿抬的越高,跨步越大,越度越快!因此腳要「踢屁股」,會自然由前腳(腳尖)著地。

2.臀部往前傾:速度越快!

這代表我以往所習慣的腳跟著地的姿勢,需要砍掉重練了!

昨天是端午節,早上先在家裡附近試跑,步頻不求快,先求姿勢,跑了3公里後腿很酸,由於新的姿勢用到很多平常不常用的肌群,因此很疲累,呼吸也紊亂,但速度真的顯著提升了!我用以往一公里跑6:20的步頻,以新的姿勢去跑,跑出了5:30的速度!快了50秒!

6月目標是3公里15分鐘內跑完~


中午與高醫小組的學生吃了高熱量大餐後,心想這麼多熱量,多少得跑一點消耗掉吧!乾脆晚上從家裡跑去教會參加禱告會好了!也趁機測一下我家到教會的距離。

實測距離是4公里


由於是跑馬路,稍稍等一些紅綠燈,跑出來的速度也很令我吃驚,第一公里紅綠燈比較少,可以有5:15/公里,我完全沒有催速,若用我以往的姿勢跑,步頻得加快到心臟快炸掉才能達到這種速度。後面3公里除了有紅綠燈外,還不習慣這種跑法,肌肉很快地疲累,因此速度下降了。

後3公里的速度代表肌肉還無法承受新的姿勢

整體而言,用一個全新的姿勢來跑,竟然能提高速度這麼多,真是開心!

我是為了要追求更快的速度,所以向頂尖跑者學習他們的姿勢,雖然過程很痛苦,一開始覺得很不自然,但當開始進入狀況後,2小時完成半馬(21公里)就不是夢想了!

2013年6月11日 星期二

我竟然成為一個跑者!(七)重大突破,連續跑3小時(慢速)

今天週一,是我的休假日,其實昨天看「進擊的巨人」看的很晚,學牧的小組長要我一定要看,才能follow上他們,所以昨天熬夜看了1-5集後,今天起的有點晚。吃過早餐後,中午昏昏欲睡,下午三點多醒來,覺得今天不能再這樣糜爛下去了,該去跑步了。

磚窯廠
中山大學之上的山路涼爽
為了避暑,從下午5點開始跑,從中都唐榮磚窯廠經元亨寺一路跑上中山大學最頂點,接著下山經過磚窯廠再往東跑,到高雄醫學大學然後折返至磚窯廠,總長度是23公里。

從平地跑山區再跑回平地,或許下次可以跑繞壽山一圈
速度方面,由於定位是LSD,所以跑的很慢,23公里的時間花了3小時,期間補充椰子水共2200cc,豆漿400cc~~我真是水牛!這讓我發現我以後若參加路跑比賽,必須每一站都停下來補給。

時間花很長的那次,是跑去便利商店買喝的~
在這之前我跑最長的距離就是21公里,兩次,一次是目前參加過唯一一次的路跑比賽,另一次是參加路跑前5天的「場勘」。五月我跑過一次LSD,跑到18公里就「氣力放盡」,有那種全身都沒電、再也跑不動的感覺,當時緊急隨便找間便利商店買了飲料及飯糰吃了,才有力氣走回家。

今天消耗了1900大卡耶!後來吃麥當勞都補回來了~
為了讓自己的身體可以早日承受全馬42公里的長跑,我必須不斷延長自己一次跑步可以達到的極限距離,為了這個目標,我最近做了兩件事情,提供給跑步一段時間,想要延長距離及提昇速度的人做參考:

1.間歇跑:這是為了提昇心肺功能用的,原理是讓自己的身體一段時間處在有氧運動,再一段時間切換到無氧運動,這對心肺是頗痛苦的,但絕對能夠有效提昇平時長跑的速度與距離。實踐的作法,是前面暖身跑2公里,接著快速跑400公尺,然後200公尺緩衝跑,再400公尺快速跑,再200公尺緩衝跑~這樣跑10個round,會有顯著效果,我目前最多可以實踐7個round。


2.核心肌肉鍛鍊:之前去政大書局看到「頂尖運動員都在偷練的核心基礎運動」,書名很聳動,翻了翻發現裡面有以前湖人隊的Fisher,他現在37歲還是打的不錯,書中說他就是給出這本書的教練鍛鍊的。他的原理是,構成一切運動的基礎主要有三個部分,是一般人很忽略的,就是背肌、臀肌、大腿肌,這些肌肉不強,就會常造成腰痛。


這本書用了一個有趣的比喻,叫「懶惰的同事」。當一份工作分派給四個人一起做時,如果其他三個擺爛,第四個只好一人扛起所有事情,做到累死。同樣的,身體的一切動作都要用到背肌、腰部肌肉、臀肌、大腿肌,但除了腰部肌肉外都不強、無法供應力量,只好由腰部肌肉自己扛起所有負擔,久而久之就腰痛了。

因此我練核心肌肉練了兩個多禮拜,也練間歇跑兩個多禮拜,今天一口氣跟他拼23公里,跑完時還有一點力量,我想~跑完25公里應該是沒問題。我很實際的感受到,要提昇成績,真的要找出弱項、然後選擇對的方法,接著找出時間去鍛鍊,最後實際跑一下,就會知道自己的身體真的進步了!

很多事情也是這樣吧!工作上不如意,與其怪別人,不如找出自己在這工作上的弱項,尋找出好的方法對症下藥去訓練自己,然後回到工作上實際操作,看成效如何。這種「進展」是工作上成就感的來源。

2013年5月30日 星期四

海の印象

這就是青春
昨天下午,高醫小組到旗津看海,大家聊起了自己對海的印象,我也認真地想了一下~往兒時記憶深處搜出兩幅圖。

我出生在台南,到七歲前都在台南度過。許多人不記得七歲以前發生過的事,我卻不知道為什麼對五到七歲發生的事情印象非常深刻。

一提到「海」,我就憶起做蔬菜貿易的爺爺,偶爾會心血來潮、放下工作對我說:「偉仔,阿公載你去看船!」平時,獨生子的我只能整天關在家裡獨自玩玩具,一聽到要「出去玩」都相當開心。那台檔車從車庫緩緩被牽出、架起來後,我被抱上車,接著爺爺豪邁地跨上車,腳用力踩一下發動引擎,就到安平漁港去看船。

用六年前拍的澎湖照片充個數...
那時我約五歲,個子小,所以被爺爺放置在檔車的前座之前的大油箱,當時還沒有強制戴安全帽的法令,爺孫倆人一路上談天說笑,就這樣到了安平漁港。至今每當我到海邊聞到鹹味、漁船特殊的魚腥臭,就會想起五歲時爺爺三不五時載我去漁港的事。

我是右邊的小不點,爺爺很疼我
去安平漁港看船,並沒有讓我定下「以後要當漁夫」之類的志向,我從很小就知道,有些事情想想就好,有些畫面欣賞就好,不必然一定要以那為職業。爺孫倆人就這樣看著船,隨著波浪隨著風,上下起伏,在尚未日落前爺爺就會說:「走,我們回家,阿嬤在煮飯了!」

謝謝阿公在我小時候載我去看海,阿公在天堂有看到阿偉長大了嗎?
另一個關於「海」的記憶,發生在我六歲。有次我爸媽帶我去某個沙灘看海,我看到地上一支支的貝殼,就拿一個塑膠袋一支支地撿拾入袋。撿回家做什麼?其實我也不知道。也許,我想要透過每天在家看見一支支的的貝殼,將孕育貝殼的沙灘、藍天碧海的「印象」給帶回家吧!

若睹物思人是成立的,睹物思「景」也不過分。

夕陽西下後的旗津沙灘
海,是許多故事的發源處,更精準地說,是許多「動人故事」的發源處。

同一座沙灘,同樣的海,卻可以在每個人心中交織出不同的生命故事。

這兩位可能正在發「海枯石爛」的誓吧~
有個人在十六歲那年與心愛的女生在沙灘漫步,卻一句話也說不出口。

有個人在拿到令人喪氣的榜單後,獨自來到沙灘,盼望海風吹走心中的哀愁。

有個人在畢業前夕與死黨來到海灘,一起承諾「我們永遠都是最要好的朋友」~

有個人在七歲時在沙灘上玩水被嗆到,心愛的拖鞋被浪帶到不知名的去處~

有個人就這樣靜靜地看著海、看著雲、吹著風,臉上的一絲微笑,是在告訴心裡的他/她:「我現在過的很好」



人也許能意識到自己是帶著什麼樣的心情去看海的,卻永遠不知道海會在那當下帶給我們怎樣的心情,它讓我們開朗?或帶我們進入更深的憂傷?或許,這是海的迷人之處:它在你心裡製造一個思緒的起頭,卻將你擁入它那無邊際、充斥未知的寬闊中。

澎湖萬安的海很美
最後來談「沙灘」。在沙灘上的任何東西,包括堆砌起來的沙城堡,在沙灘上寫的字,其實多撐不過一天,不是被浪打,就是被風刮,換言之,所有存在於沙灘上的東西都很短暫。但人似乎很喜歡在沙灘上留下「天荒地老」的東西:寫上你愛我、我愛你之類的,或者做成一個城堡。我們喜歡沙的可塑性,也不在意用沙做的東西一下就毀了,因為沙灘帶來的是「一種體驗」,是一種人用身體接觸大自然的體驗。

至於在沙灘上寫的字能存留多久?並不重要,只要這些東西實存於人的心中,就足夠了。


你心中的「海の印象」是什麼?若沒印象,就去看海吧。

2013年5月28日 星期二

我竟然成為一個跑者!(六)跑步時,我在想什麼?

作家春上春樹在33歲時開始跑步,他寫作生涯的開啟與跑步有很大的關係。在「關於跑步,我說的其實是...」這本書中,他提到當他跑步時,其實什麼都沒想。今天是晴天,就想晴天,今天是陰天,就想陰天,不會特別想事情。

這本書讓我更愛跑步
可能春上春樹作為一個作家,內心世界需要有一段完全沉靜下來的時間,因此他跑步時,腦袋沒有特定想什麼。

春上春樹用跑步來支撐他的創作強度
我是個很怕無聊的人,從去年三月開始跑步,我就想了很多方式讓我一邊跑步一邊透過耳機聽個什麼東西,有時是講道,有時是聖經課程,有時是英文會話,有時是廣播,有時是搖滾樂,有時是使心靈寧靜的音樂...總之,我絕對不會讓自己無聊。

除此之外,我一邊跑步、一邊聽著來自耳機的聲音,腦袋還可以一邊想許多事情:想教會的事情、小組的事情、校園福音事工的事情,甚至可以預備講章。我可以說,很多講道時的「亮點」是在跑步時出現的,身體一邊規律的跑步時,腦袋卻能跳脫平時的思維,產生創意,這對我而言倒是挺新鮮的。

跑步對我而言,一方面是身體的活動,另方面也是心靈的活動。

今年二月,為了掌握自己跑步的時間與速度,以及其他統計資訊,我決定換了智慧型手機。一旦擁有了這東西,帶來許多便利,內建的GPS以及免費的記錄軟體讓我每次跑完都知道自己跑的路線、時間、距離,消耗多少水份及卡路里,還會直接po到FB上讓大家看到熱血阿偉起來晨跑。

最有成就感的,就是看到地圖上今天自己足跡所踏過之處
不過,這東西也某個程度地破壞我跑步的興致。因為我不再享受於跑步的時光,我不再聽著音樂,看看遠方的山、看看旁邊的愛河,以及天空的雲。取而代之的,是對成績的追尋。

這次5公里跑了32分鐘,下次就會想要拼31分鐘之內跑完,原先的「心靈活動」不見了,都在關注手機螢幕上的數字。這種「困擾」對於要比賽之前的我,也是必須的,我得提高自己身體的運動力,好讓自己能一口氣跑上21公里。平日練跑的強度不夠強,到真正路跑比賽時,很容易出狀況而無法完跑。

看著軟體所記錄的「每公里耗費時間直條圖」,是一種喜悅也是一種無奈
終於,到了3/30順利跑完21公里比賽後,我可以再次「享受」跑步的過程了,因為在練跑訓練中有一種方式,叫:LSD(Long, Slow, and Distance),這是為了讓身體適應很長時間(至少90分鐘)的跑步。LSD要用怎樣的速度進行呢?有個跑友分享說:「用可以跟身邊朋友LDS(喇敵賽)的心肺速度去跑,就叫LSD。」因此在LSD中,我又可以聽音樂、聽講道、聽聖經課程,一邊看著山、雲、河、樹、草、行人,一邊安閑於神所賜的寧靜早晨之中了。

今晚先做了間歇跑,然後慢跑6公里~有加山路~
其實我可以都不要參加比賽,就可以每天都很開心地跑步了。但~人就是想要突破,設定一個目標,透過各種努力、資訊收集、自我充實與調整,去達到那個現在只存在於腦袋中的目標。

簡言之,就是讓「先存於心中的事件」具體化地在「現實生活中」實現出來。要達到這件事,需要犧牲,像我就犧牲了「輕鬆跑步」的愜意時光,為的是在將來某次路跑比賽,我可以順利地完成21公里或者42公里的比賽,因此我必須在意手機螢幕上的即時數字,腦中也要盤算今天是否能完成預定的訓練,一邊還要衡量自己身體的狀況是否能負荷。

其實,工作也就是這麼個回事。要把自己所設定的目標,或公司所設定的目標給實現出來,是需要做出努力,甚至是犧牲的,這一切都是為了要將那個先存於自己或老闆心中的那東西,具體化地實現於現實世界。

在教會工作,也是這麼個回事。

最後回到主題,跑步時我在想什麼?隨著耳機中的音樂,有時是目的性的思考,有時是亂想,說穿了,其實就是與自己的心靈對話。

2013年5月22日 星期三

我竟然成為一個跑者!(五)保持自己的速度

昨天晚上興沖沖要跑10公里,結果因為前2公里衝太快而導致側腹部疼痛,最終以5公里作收,昨天的均速是5.49min/km。

今天把前兩公里的速度放慢,快樂輕鬆跑,到第3公里後微微加速,果然有很不錯的效果,側腹部沒有痛,速度也可以維持,今天的均速是5.53min/km,每公里比昨天慢了4秒呢...ok啦!我今天可是跑了11公里呢!

只要好好調整身體狀況,11公里也不是什麼難事

特別的是,今天是第一次在雨中跑步,並不是故意耍帥,而是想要測試自己若以後參加路跑比賽,真的遇到下雨,我該怎麼調整。首先是鞋子的部份,之前看一篇路跑心得提到下雨的比賽,參賽者會想要把鞋子脫掉跑,因為進水的鞋子很重。今天的測試重點是,我也需要把鞋子脫掉嗎?

來談談跑鞋。今年二月吾妻阿敏買了一雙3千元以內的慢跑鞋給自己,但買回來後發現不合腳,想去換也換不到合適的,但店家又不給退費,正當我在翻消基會的資料時,我想到~為何我不試試那雙鞋呢?

這雙不到3000元,C/P值有高!重量不輕就是了~~
一試就覺得合腳,加上這雙鞋標榜它的鞋面是Gore Tex布面,意思是下雨天時水不會進鞋子,還會透氣,這麼神奇!至今仍沒有機會去測試這個功能,因此今天下午穿著它去踏遍路上的小水坑,發現還真的挺神奇:鞋子沒有進水!

在台灣去登山用品店買Gore-Tex的衣服,就是至少要出走10張小朋友了~
在速度方面,今天下午的速度還算平均,沒有大起大落,最快落在第3公里5.26min/km,最慢落在第10公里6.12min/km,比起昨天晚上只跑5公里,最慢卻出現6.17min/km好些。總之,速度不要大起大落就對了。

這速度不錯,下次(也許是下週)試試看維持這速度跑15公里!
穩定。這是一個馬拉松跑者所需具備的速度條件。日本超級馬拉松名將關家良一的書「跑步教我的王者風範」中,把「穩定」這件事情描述的很淋漓盡致:

比賽一開始,領先的選手們就立刻拉大了超前距離,到了廿二公里處我還排名第十,已經落後第一名的跑者一公里以上了。反正我本來就不在乎排名,所以我也不管,默默保持我的速度

納入近期購入書單
或許人生也是如此吧!默默地保持自己的速度往前進,不看別人在我前面或在我後面。兩週前台北靈糧堂周巽正牧師來我們這兒分享,他提到「比較」是很可怕的,比較使人用最糟糕的心態面對好的事情。

馬拉松這運動吸引我之處,在於每個參加路跑比賽的人,某個程度來說通通是我的「對手」,但實際上馬拉松這東西的競爭性很低,我跑超過別人時沒有很爽,被別人超越也沒很不爽,我知道「我的對手只有一位:我自己。」

透過馬拉松,我用心的眼光看自己,看我在教會的服事,看我一生的規劃。

最後引述關家良一的話說:「不管!我咬緊牙根,繼續和看不見的敵人努力搏鬥著。我現在只有一個對手,就是我自己。

我竟然成為一個跑者!(四)先有強度再催速

從去年三月至今,也可稱自己為「有一年跑齡」的跑者了。有了第一次半馬(21公里)的經驗後,自然會想要更上一層樓,希望完成半馬的時間更短,甚至希望可以來一次全馬(42.195公里)。

於是我買了教會中任教於救難隊的社青金大衛兄推薦的書「馬拉松完全指南」來看,其實在今年3/30跑人生第一次半馬前,這本書我看不太懂,但就跟基督徒讀聖經一樣,有很多事情必須有一定程度的經驗作為基礎,再理解文本會更容易入手。

所以,我從一個「跑好玩」的跑者,過渡到「認真跑」的跑者,差別在於,我要按照書上所做的建議來飲食、來鍛鍊,照表操課,以提高自己的速度以及耐跑力。

人生第一個半程馬拉松
今天,在一個月黑風高又悶熱的南部夜晚,我打算以5:30min/km的速度跑完10公里,以往我LSD(Long, Slow, Distance)可以15公里沒問題,但速度大概得慢到7min/km,我現階段的目標是「半馬2小時內完成」,今年3/30的正式成績是2:10:09,要再提昇10分鐘,說難也不會多難,但也不是什麼簡單的事。

今日成績:原本要跑10公里的,但身體狀況不佳,只好折半
理想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

跑前2公里時,速度有催出來,有達到5:30min/km的目標,但到了第3公里時,左側腹部開始痛,不得不減速,後來左側不痛了卻開始痛右側,很明顯第4公里速度下降到6:17,最後因為身體狀況不佳,打消要跑10公里的念頭,以5公里作為今日殘念的結束。


這個圖是錯誤的示範~~
說起來慚愧,這次的練跑中我犯了一個練跑禁忌:前面衝太快。自從我開始跑步以來,身邊的朋友會跟我聊跑步的內容,有兩位男生告訴我他們跑的好累,跑到最後快虛脫,我去看他們的跑步記錄(多虧了手機app),立刻發現他們前面第1公里衝太快,正確的方式應該是以第1公里為熱身(當然第1公里前也要熱身),然後第2或第3公里後再衝。

說別人容易,自己跑時會想要追求速度,於是今天晚上一開始就~衝啊~!結果第3公里就腹部痛了。這種情況不是第一次,之前請教了金大衛兄,他告訴我是身體還不能負荷這麼高負荷的速度,因此要減速,若要提昇速度,就是得練跑步的核心肌肉了。

今天晚上對自己說:「身體啊身體~我會把你鍛鍊至適當強度催速的~我們一起加油!」


2013年4月15日 星期一

我竟然成為一個跑者!(三)跑步改變我的思維:堅持突破

去年底有次在台北逛書店,看到一本書裡面談到運動不只可以改變體態、健康狀況,還可以對整個人的mindset有幫助。


書中提到的理由是,當一個人長久性投入於一個運動時,必定是經歷過不少肉體酸痛、心裡疲憊的過程,這時有兩個選擇:堅持或放棄。願意堅持下去的人,就會去找方法克服時間、空間、金錢、習慣上的困難,做出改變,持續投入於這項運動。

這種投入的過程,同時也帶著我們的心靈走過一次「熱情→實踐→困難→疲憊→抉擇→改變→突破」的旅途,因此在持續投入一個運動的人身上,遇到疲憊並不是罕見的是,突破困境也不是罕見的是,他/她已經習慣遇到困難,透過改變與突破自我來解決困難。


這一年中,我深深感受到當我專注投身於跑步,把跑步當成一個嗜好、興趣在經營,就像我以前花時間花錢專注於攝影,其後帶來的效果是遠超乎我想像。

從覺得我不行→我要去嘗試

剛上高一的我,用一個字形容就是:乖!
保守、畏縮是我原本的個性。我不想去討論到底是老爸老媽把我生成這樣,還是後天成長過程什麼經歷把我塑造城這樣。

我在念神學院前有近五年的時間投入於環境工程業,當時一個跟我很麻吉的同事阿倫對我說:「阿偉,你如果去當搶匪,我猜你到銀行去,也會客客氣氣的對櫃臺說:『ㄟ~你好,請問你可以把手舉起來嗎?我們要進去拿錢囉!』」

我的環工業同事,謝謝你們陪我度過環工歲月
他說的一點都不假,我是保守、懼怕,常覺得自己不厲害,會出糗,因此讓願意做的人去出頭,我喜歡躲在後面。但也因此在工作上吃了許多悶虧,不論是在面對工廠時被欺負,或者在職場上被人吃定,我到去年三月前,仍完全不想改變,我想平淡這樣過一生,與世無爭有什麼不好?

但是當我開始跑步之後,我發現自己在體力上沒有想像中軟弱,我從快走開始,然後小跑,接著真正跑,跑累了停下來,後來可以跑3公里,進步為5公里。我5公里跑一陣子後,有一天想為何不跑個10公里?就這樣給他跑了10公里,也沒很難受或特別酸痛,這讓我知道我從前是低估自己了。

於是我想報個路跑比賽,但都沒有15公里的賽程,我不想往下報,我往上報就是21公里,好,我拼了!我想我可以從3公里→5公里,也能從5公里→10公里,那~~從10公里→21公里應該也不會是什麼難事,雖然當時我從沒跑超過10公里,但因為半年多來持續跑步的經驗,使我對這件事情有信心,我知道自己從前怯懦的態度,我並沒有完全開發我的能力。

2013/3/30,21公里,達陣!

因此在我的教會工作上,我也改變自己從前那種遇到事情就「讓想做的人、有能力的人去做,我~~~還在學習」有很大的改變,我主動迎接挑戰,用積極的態度一邊充實自己,一邊把握任何機會,去迎接所有迎面而來的事情。

有很多牧師說,牧者自己生命突破,牧者所牧養的弟兄姊妹的生命也會跟著突破。

我努力讓我的生命成為青少年的榜樣,即便生活中可以由我們控制的事情並不多,但只要是我能做決定的事情,我一定要在這範圍中努力突破,不要說自己不可能,而是要不斷挑戰自己,去do hard things。

我全職服事未滿2年,我知道我還有很多地方不足,但我知道可以透過企圖心,不斷學習,不斷突破,不放棄任何一次機會,不畏懼任何挑戰,有努力過,一定比沒努力過更有進展,至於事情最後如何成就,其實不是最重要的,而是當我真正完全盡力後,我沒有任何遺憾。

最後引用作家、導演九把刀的話做結束:


最後能夠實現夢想的,
往往不是最有才華的那個人,
而是「堅持到最後也捨不得放棄」的那個人。
——Cheers雜誌1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