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31日 星期三

5D markⅡ推出的一些想法

千呼萬喚下,5D二代終於出來,當初5D剛推出時,定價是13萬台幣,就這樣賣了3年,Nikon直到一年多前才有也是數位單眼全幅機的D3出來。這3年多來,許多5D的用戶都傳出反光鏡拍一拍會噴出的消息,這另許多用戶及想要買全幅機的人怕怕。

後來Nikon出了D700,在規格上都非常優質,畫素1200萬也夠用,連拍可達每秒8張,有51點對焦點,ISO可達25600,價錢也比D3低很多。接著Sony也推出α900,而Canon的用戶都在等待5D二代機出來,大家都盼望「平價全幅」的時代來臨。

Canon EOS 5D markⅡ第1批貨的價錢是79900元台幣,跟前代機相比,這定價是滑落非常多,但網站上有一些用家發現這台會有黑點,以及暗部有橫紋的問題,目前尚未發佈韌體更新,對焦點也是9+6的少數點,連拍每秒未達4張,看樣子除了畫素是2100萬,以及有錄影之外,這台機子還是不能讓我們這種縮衣節食才能考慮下手的人動心。

如果...Canon願意出個簡約版5D,不需要錄影功能,畫素1600-1800萬就好,ISO可達12800或25600,連拍至少弄個每秒5張,以及弄個內閃,最重要的,定價賣65000元,這樣就優質了。

哈哈~我在作夢。

終究,商人不是慈善事業,只要短暫期間內沒有被對手超越的危機,就不會把最好的技術下放,大家都搞這套。5D markⅡ有問題尚未解決,連帶影響5D在網路上的二手價錢,目前品相還可以的也都要4萬5。

現實的是,現在已經沒有上班,而且是學生,大概暫時沒辦法換全幅機,不過倒是有考慮把手上的400D賣了,去買一台二手的30D回來,800萬畫素夠了,連拍跟機身手感都是一流的。現在網路上二手400D約在9000-11000元,30D約要14000-16000元,我應該會想要加個把手,所以大概要再貼7000元左右。

目前先把至少3年內的學費都籌齊,才能來想換機的事情。現在就做做白日夢,然後努力的對發票好了。

2008年12月18日 星期四

Money - 刻度的故事(下)

【大學時期】

念大學時,由於年紀也不小,開始意識到註冊費1學期5萬元是多麼大的數目,原文書1本1200元 更是讓每個同學張口結舌。在大3我開始去校牧室打工,雖然每小時約65元,但是內容很輕鬆,開教堂讓遊客進來參觀,自己可以帶書去看;顧校牧室工讀桌,也 可以拿書去看,週六晚上4小時我還會拿講道錄音帶去一邊聽一邊摺週報,1個月大概可以有3-4千元的工讀費,算是可以很寬裕的生活了。

在那時用錢大概到了以1000元為單位,去聽演唱會、約會、參加營會繳費、搭車來回、系上家聚、買基督教書籍,大概每次都要掏出1張1000元鈔,把找回的百元鈔當零錢用。這時也開始有了自己的戶頭,只要戶頭內有5000元,心中就會有很大的安定感,至少可以撐1個半月。

【上班時期‧婚前】

到了自己有了正職的工作,開始月領2、3萬的月薪後,對金錢的「物理需求」及「心理需求」全面向上攀升,開始敢買3、5千元的東西,如:錄音筆、喇叭、3C...等,在領到第1份薪水時,可以用自己的錢做一般成人正常的消費,心裡才有真正「轉大人」的感覺。

結婚前,覺得戶頭裡面有3萬元,自己內心就會有安定感,覺得自己是富足的。

【上班時期‧婚後】

然而在結婚之後,房租是每個月1、2萬的在付,自己擁有汽車後每年的稅也超過1萬元,所得稅也是突破萬,每個月還有貸款要繳,花錢的單位首度以「」為單位,開始意識到那個用銅板為用錢單位的日子已經永遠回不來了,有一種轉大人後的惆悵。這時我也首度買了單價達2萬的東西:單眼相機。要下決心一口氣買下這麼高單價的東西還真是考慮許久,幸好我的信用卡可以分3期0利率,當然最感謝的是老婆的首肯,她的同意使我能跟攝影成為好朋友。

婚後,心態上要覺得戶頭內要有10萬元,心態上才能有安心的感覺。

【神學院‧現在進行式】

現在,我們又回復到學生的身份,戶頭存在的目的是為了存生活費及每學期的學費,雖然一直想買L鏡頭、換低雜訊的全幅機身,但讀書期間除非中統一發票才有可能了。 來唸書以後,消費瞬時銳減,刷卡購物的費用比以前上班時大概少了1萬元,也不用付1萬元的房租+3400元的車位費,雖然收入不及以前的1/2,但開銷也少了很多,只要不生病、東西不太快壞掉,錢都是夠用的。

這也是操練我對物慾的克制,如聖經新約哥林多前書9:27「
攻克己身,叫身服我」, 最近想買個22吋的寬螢幕,大概5000元就有,買一個22吋的來看電影或看自己拍的照片一定很爽,但就是抱持著能用就用,舊的沒壞,不要買新的,反正念神學院能看電影的機會本來就不多,消費要視能力,要做能力所及的事情。至於拍照,相機還能拍就繼續拍,400D已經比300D好很多了,要買5D或50D 就是放在未來的夢想即可,會實現就自動會實現,不會實現,眼前所擁有的也已經比別人富足許多了。

上mobile01,我的機身跟鏡頭根本是小ㄎㄚ,那邊po圖的,機身隨便都是全幅機或40D等級,鏡頭大部分都是1萬5以上的,在那裡待久會感覺自己需要再買新器材,但是看看現實生活身邊的人,在台曼也沒幾個人有單眼,在神學院1、2百人也才1個拿Nikon(沒問型號)跟1位拿Canon 300D(配kit鏡在拍)的學長,與我周圍生活中的人相比,我所擁有的,已經非常的多。

現在只要戶頭中有5萬,確保下學期的學費有著落,心裡也就安定了下來。

看到神學院裡面有小孩的家庭,就想著以後該怎麼辦?很擔心自己都顧不好了,要怎樣養育未來的孩子?他們3年級要畢業的,正在為著畢業旅行等相關費用煩惱 著,加上畢業要繳的各項費用約是1萬出頭,有不少學長姐表示需要補助才能順利去畢業旅行,這年頭難過的人很多,我現在所有的,要珍惜。

我相信我的一生在上帝手中,退1萬步說,我今世所擁有的是絲毫不比我在永世中所得到的,我是神所造的人,也是神所拯救的人,現在正在預備成為祂的僕人,我不知未來將如何,但我知我的生命是神所引導。

寫到這裡,看看自己目前所擁有的,儘管前方有未知的未來,心裡也安定了下來。

Money - 刻度的故事(上)

小時候,第1次知道世界上有「錢」這種東西,對於1個孩童幼小的心靈是很大的衝擊。從有意識以來,習慣我肚子餓了,父母就會讓我吃東西,口渴了,就會有水給我喝,不知道這些都要用一種叫「錢」的東西換來。

【從國小談起】

國小時學會的幾個英文字大概就是Good morining、Thank you、Goodbye、Money以及一些不雅的詞彙,在國小1、2年級那年紀,金錢的最低單位就是1元、2元,去雜貨店買糖果:1顆1元。

那時口袋中有1張50元紙鈔就會覺得自己是有錢人。

到了國小3年級以後,每個年級對金錢的單位隨著年齡增加,也轉換了刻度。打1次電玩是5元,渴了買冬瓜茶是10元,1包乖乖是5元,到了國小6年級,買小虎隊的錄音帶要150元,算是首度突破100元。對於小學生而言,原本「錢」等於「硬幣」,現在加上更高級的「鈔票」,總是有自己「升級」的感覺。

那時去學校口袋中有張100元鈔就覺得自己是有錢人。

雖然買其他東西要更多的錢,例如註冊費、買教科書、買書包...等,但這些大致上是父母付掉,我並不需要思考我家有多少錢,有沒錢讓我繳註冊費這類的事。倒是那些可以自己運用的錢,1週若有100、200元,那在同學間算是可以炫耀的事情。

【國中時期】

到了國中,money的刻度又提升了,以50元、100元為單位,下課去補習要吃晚餐,跟同學去喝個珍珠奶茶加上一些零食、鹽酥雞,去書局買個有周慧敏、酒井法子圖案的墊板或放在皮包的小照片...等,都是這價位。

這年紀,口袋中有200元,就會覺得自己是有錢人。

國中時也會買漫畫,那時流行的有少年快報、寶島少年,這是我每週所期待的精神糧食,看七龍珠、幽遊白書、破壞王、金田一...等每週的最新發展,是我們那時國中男生的溝通話題。1本約50元,單行本漫畫1本約是55-60元。我從那時很愛看漫畫,因為能把自己埋身於漫畫的情境,而可以暫時不用管現實生活的種種,當然這種事情只能暗著來,那時都很怕導師搜書包。

【高中時期】

念高中以後,功課壓力更重了,補習補的更多,在外面的時間也增加,逛唱片行也是一種減壓的方式,存零用錢買CD在那時對我是重要的期待。下課後到補習前先去吃晚餐,然後去唱片行聽音樂,試聽有擺出來的CD,然後開始縮衣節食,當時1片CD約320元,後來燒錄器出現後CD的價錢就提高了。高三最常去齊柏林還有北榮教會後面的海力,但這2個地方我上大學後不久就收起來了。齊柏林大約都會擺10張CD讓人家試聽,我在那裡聽Kenny G、搖滾麥克、Mariah Carey,還有一些發燒片、New Age的音樂,大概喜歡的CD中有1/10是有能力買回家聽的。

高中時,用錢的單位大概是200、300元,朋友生日送禮物,一些高中生交際互動的開銷約是這個數目,當時總想以後上大學要自己打工,自己賺錢,就能買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存錢、期待的過程,可以維持蠻高的興奮感。

在那時候,如果口袋中有500元就會覺得自己是有錢的。

2008年12月16日 星期二

回憶起那段工作的日子(一)

2004年2月中開始上104投履歷,很幸運的有2間公司願意面試我,早上面試的就是後來成為我第1份工作的公司,下午第2間面試時問我幾個問題我通通答不出來,就這樣很幸運的第1次找工作就找到,我就抱著十分忐忑的心情去上班。

這第1份工作,對我有很大的幫助,特別是讓我增強許多職業上的現實感,那位吳副總經理對我很好,教我許多公司間、人際間的互動道理,並沒有看我什麼都不會而輕視我。他教導我的事情,讓我印象深刻的有下列幾項:

1.業主交代的事情,就是要排除萬難去完成:我負責的是申請執照的工作,向建管課申請使用執照,向環保局申請排放許可證,由於之前是1位資深員工離職,完全沒相關訓練的我手忙腳亂,每個關卡都卡住,副總教我一定要在心態上先踩住「一定要完成承諾業主的工作!」這樣在實務上也就有了克服所有難題的前提,雖然這是很基本的道理,但當時的我卻還需要學習這功課。

2.要提供有用的資訊,而不是正確而無用的資訊:初期有一些案件delay,會影響到包商請款的進度,更嚴重會有扣款問題,因此業主經常奪命連環call,有次業主叫我傳張公文過去,叫我說明為何申請案件進度落後的原因,我笨笨的打「因為我們公司資深同仁離職,交接不清楚,你的案件是我最近才發現有這件的,現在已經送件了。」傳真過去之前拿給副總看,被他笑掉大牙,說這樣寫等於是送死,而且這對事情沒有用。

後來他教我如何寫這種半正式的公文,對方要看的就是我們這邊曾經做過什麼努力現在進度在哪裡預計何時可以申請下來,至於原因是什麼,只要不是政府機關的刁難,對包商而言都不是重要的資訊,是我們這些下游公司要自己解決的。

3.永遠的樂觀:身為公司的管理者,他總是讓我們這些新人有盼望,我說我們現在看起來很差,他說我們都很有潛力,而且很願意給我們好的薪資待遇。回想起那時,雖然我負責的工作是辛苦的,常弄到晚上8、9點才騎機車回家,但有看到這位副總心情就比較安定。


可惜,這位副總在我就職約2個月後就離開,去大陸做他的生意去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位周協理,這可真是的可怕的惡夢。這位協理用恐怖的方式管理我們這一批新進的工程師,他告訴我們上班就直接用MSN彼此聯絡,就不用從位置上起來去找對方,但卻弄了套MSN監視軟體給老闆娘檢視我們MSN訊息中有沒有不OK的言論,當然我們知道是一段時間之後的事情,這件事情對我們打擊很大,整間公司那陣子流動率超高,人心惶惶,薪水待遇也降低,新進員工薪資壓的很低,工作很多,讓大家哀聲連連。


那時我比較菜,挺不住,撐了半年就離職,心中非常沮喪,時常有否定自己的悲觀想法,在家裡過著1個半月的待業生活,每天在家看卡通,用餐時間到了就走路去附近吃自助餐,也很常吃7-11的漢堡,後來有次到校牧室去遇到啟桐哥,他知道我在找工作,告訴我他有個朋友在工業區當主管,做環境檢測業,給我個電話讓我打過去,也讓我順利的結束這段難熬的失業期。

總結起來,這份工作也有很多可取的地方,第1個是讓我跟政府機關有些接觸,也使我有機會到各縣市環保局去(送件),其中騎著機車去豐原南投中市是家常便飯,這3個地方也是我後來在台曼服務派駐的3個縣市。

當時雅敏在新竹上班,住中壢,我也有幾次趁著出差到新竹或桃園的機會,順便去看雅敏,這也是十分難得的機會,出差兼約會,那時在中壢借住明瑞家,他也跟我分享許多信仰上及感情上的事情,也讓我暫時脫離工作的疲憊與煩悶。

在這間公司上班,面試進來的人都是年齡跟我差不多的,其中阿鈴後來也成為我在豐原的同事,這第1份的工作,我青澀,這份工作給了我許多,讓我有職業的實踐感,第1次拿到工作的薪水有2萬多元時,那個心中的雀躍真是難以形容。

那時我也開始長了一些白頭髮,晚上會做惡夢,半夜會驚醒,跟同事講想離職時,同事們鼓勵我當初工作不就是為了要累積結婚的籌碼,因此要盡量撐下去,有2位同期進來的同事撐的比我久,他們的耐受力很高。

雖然辛苦,我仍感謝上帝讓我有這段經歷,這工作讓我暴露自身許多缺點,也讓我增加現實感,又可以學到東西,因著這份工作,我十分珍惜後來的工作,因為我知道一個心理健康的主管是少見的,一個體制健全的公司更是少見的,有年齡相仿且有話聊的同事是值得感恩的事情。

這就是我的第1份工作。

2008年12月12日 星期五

優客李林


【我與優客李林的相遇】

我在國小六年級就聽過優客李林,當時不知道他們是台灣人,以為是香港人,也沒聽過他們的歌,只從小學同學寫的畢業紀念冊中,「喜歡的偶像」欄位裡面出現:優客李林,這是我第1次聽過這團體。

後來是在高中時,菁甫拿了家裡的6塊錄音帶借我聽,一聽就覺得很讚,這些錄音帶就一直放在我家,上了大學後我有機會買到優客李林的CD,幸好都買齊了,這些珍貴的音樂有幸可以保留下來。

【優客李林簡介】
1991年,林志炫與李驥加入點將,推出「認錯」專輯,奠定高亢又堅實的嗓音為其招牌,李驥彈的一首好吉他,也很會寫歌,可惜嗓音不行,音質跟音準都未達推出唱片水準,但他卻能為林志炫量身訂做出好歌。

「認錯」推出後,得到各方肯定,在銷售量上也達到100萬張的「白金唱片」成績,隔年1992年馬上推出「黃絲帶」專輯,再隔年1993年4月推出「少年遊」專輯,同年10月推出英文專輯「Ocean Deep」,相隔不到1年的1994年7月,又推出「捍衛愛情」,第4張國語專輯,又不到1年的時間,1995年3月又推出第2張英文專輯,也是第6張專輯的「Perhaps Love」。

1995年,也是我高中聯考的那一年,優客李林解散了。

雖然之後又發了一些精選集,林志炫也開始推出單飛後的個人專輯,但聽起來除了嗓音依舊優質悅耳外,寫歌的人換了,整個曲風也換了,好像鄰家大哥哥變成不熟悉的都市人,林志炫少了李驥,少掉的不只是一個寫歌的人,而是少掉一個能寫針對林志炫嗓音而設計的好歌的人。

【單飛後的優客李林】

林志炫單飛後的前3張專輯:「散了吧」、「蒙娜麗莎的眼淚」、「每天想你一遍」算是「也好聽」,但對我這個把優客李林6張專輯所有歌曲都如數家珍的歌迷而言,林志炫單飛後的專輯在精神上,已無法與優客李林時代相比。

至於李驥,則是更慘了,他一開始沒放棄做音樂,推出自己的專輯「一個李驥」(專輯名稱跟林志炫單飛後的口水歌專輯「一個人的樣子」有互尬味道),我聽了全部,真是慘不忍睹,星光被淘汰的來唱應該都會很棒,李驥寫歌的功力還是很強,只是他這次不知道要針對誰的嗓音來寫歌了,他自己的嗓音,要作主唱,是很難的。


【這10年,我聽林志炫】

對我而言很幸運的,林志炫還是繼續發專輯,大約是1-2年發片1次,我跟菁甫每隔一段時間就會互相通知一下:「林志炫推出新專輯了!」最近一次讓我們覺得不錯的是2006年林志炫與詹兆源合作的「原聲之旅」,詹兆源用吉他伴奏,林志炫唱一些以前的歌,也涵蓋優客李林時代的歌,如:出嫁、相親記、輸了你贏了世界又如何、我的歌我的心、別以為我不會走,可惜因為是舊歌翻唱,所以不能參加金曲獎。

說到金曲獎,可憐的林志炫,有出專輯就會入圍,但是從來沒有拿到一個獎座。

在2007年,林志炫跟李驥有同台一起唱歌,菁甫有去聽。據說當中林志炫在言談中還是有貶抑李驥,也很可惜這演唱會沒出成專輯,2008年在台北也有個林志炫個人演唱會,只是那時忙著搬家也沒法去。

後來李驥轉戰電子業,也做的有聲有色,林志炫最近也沒新專輯,倒是一直上年輕人的歌唱PK節目去當評審,以他1966年生來算,現在已經42歲了,希望他能繼續唱下去。

優客李林陪伴我高中時期,是我那時最常唱、最常彈的歌,我的吉他與鋼琴也就在彈唱這些歌的過程中得以磨練,我的嗓音的高音也學林志炫唱假音,唱久了也不錯聽。

今年12月林志炫出了「至情至炫2」,裡面大概2、3首新歌吧,其餘都是舊的,還把2004年在對岸的演唱會弄成DVD,奇怪,4年前的演唱會實況到2008年底才發行,又不出新歌,感覺是欺騙歌迷啊!

以前一向很少產生緋聞的林志炫,最近2年也被報導不少負面新聞,例如傳染陰蝨給空姐、跟星光大道的女歌手亂搞等等,這些都讓我們這些從優客李林時代力挺的歌迷感到心寒,優客李林的歌陪伴我高中時代度過最艱苦的時光,上大學後林志炫的歌也讓我持續有個音樂上的追尋目標。只能祈禱能持續聽到好歌了。

大記事:

【優客李林】
1991年 發行首張專輯「認錯」,賣超過100萬張
1992年 發行第2張專輯「黃絲帶」
1993年 發行第3張專輯「少年遊」+第1張英文專輯「Perhaps Love」
1994年 發行第4張國語專輯「捍衛愛情」
1995年 發行第2張英文專輯「Perhaps Love」+精選集「昨日、今日、永遠」
1997年 發行演唱會專輯「未完成的優客李林」

【林志炫】
1995年 發行「一個人的樣子」口水歌專輯
1997年 正式發行單飛後第1張專輯「散了吧」
1998年 3月發行第2張專輯「蒙那麗莎的眼淚」
1998年 12月發行第3張專輯「True Live」
1999年 第4張專輯「單身情歌」
2001年 第5張專輯「擦聲而過」口水歌專輯
2002年 第6張專輯「時間的味道」
2004年 第7張專輯「至情志炫」live演唱會專輯
2005年 第8張專輯「熟情歌」
2006年 第9張專輯「原聲之旅」大部分是以前的歌
2008年 7月發行第10張專輯「絕對收藏林志炫」收錄以前的歌
2008年 12月發行第11張專輯「擦聲而過2」口水歌專輯

2008年12月4日 星期四

台華神交流

約翰福音的學期報告完成超過一半了,來寫blog轉換一下心情。

這是我第1次參加台華神交流(廢話~我才一年級!)半天下來,覺得台神的同學們在人際互動上非常開放,很願意與人分享,在信仰的主觀與客觀層面都有很豐富的內涵,我自告奮勇攝影,有機會到各組看大家小組分享的情形,讓我很有收穫。

這次華神學生預備不少活動為兩校交流營造和諧歡樂的份圍,我自己也參與了「可愛の雨傘舞」演出,大家都說我跳得很可愛,哈哈!賴院長在我們跳舞前放了「種子」影片介紹華神,片中提到華神是要承繼戴德生內地會精神,向中國傳福音,盼望中國人歸主,這部分是大堂活動中比較屬於理念表述節目,不過我們可愛雨傘舞又把氣氛弄得很high,真開心。



有沒有誰可以幫我指認一下台神老師的名字,我上台神網站師資的部分只有名字,沒有照片。



說真的,這雨傘舞是考完福音書時被學姐抓去跳的,幸好舞沒編很難,也的確是有達到歡樂的效果,不過一週要跳三種舞對我而言算是新鮮事,除了雨傘舞還有教會實習也要跳舞,哈哈!



互動的過程中,可以感受到兩校文化的不同,也許跟從校地、學院規模等,兩校就有極大的差異。每天都能看見美景的校園,從學士科到神碩博士科的學生一起成為一家,那種融合的環境塑造了學生的開放性。






這次的聯誼在互動上,兩校的學生都展現高度的誠意,相較之下,不知為何師長們的聯誼是比較「內蘊」,可能他們把焦點放在神碩文交流的PK戰吧,其實我自己參加是沒什麼火藥味,就是交流交流。

我們華神的吳憲章老師從神碩文交流會,到這次的師生交流,都很熱情的歡迎台神的師生。神碩文交流會時,吳老師一一向台神老師問安,新進台神的老師也很快熟一下,在禱告中也很懇切的為台神院勢求神賜福。這次打完籃球後吳老師在飯廳前一一給台神學生們鼓勵,之前的大堂交流會也做了為兩院祈禱的禱告,台南人出身的他(我也是)以道地的台語禱告,聽起來非常親切。

這次吳老師與台神師生的互動,是讓我非常欽佩的,讓我知道要與同業有好的關係,大家不同宗派,彼此也不少相異之處,只要我們都願意和平共處,給彼此鼓勵,肯定對方的耕耘,這會是美事一樁。




重頭戲就是籃球賽,看著台神弟兄精力充沛,好像鄉下孩子跟都市孩子的體力差別,我們華神少輸為贏,值得肯定,中場還有姊妹們勁歌熱舞,整個氣氛還蠻high的。

打完籃球,一定要來一頓飽食,華神的大廚-葉哥讓兩校師生都享受著一級棒的美食,我們最怕兩校聯誼到最後,葉哥被挖角,哈哈!每天吃葉哥兩餐到現在還是覺得很好吃。



這次的台華神交流,有感覺老師之間比較放不開,有的可能跟個性比較閑靜有關,另外可能跟一些理念差異有關,不過這些大人的事情仍沒影響兩校學生的熱烈互動。



最後談這樣的交流,對我及我們有什麼幫助。

首先我認為交流本身就是一件值得推崇的事,在台灣基督教人口比例就是3%-5%這麼少,不能團結的話是很難有力量的,交流誠然不代表團結,但至少代表不互斥,兄弟爬山、各自努力,重要的是我們必須視對方是「兄弟」。交流,讓我們認識「我們以外的人」,跟他們交朋友,認識他們的優點。

其次是接受多樣性及差異性,香港建道神學院院長梁家麟曾在「愛主優先」書中提到,華人不知道怎麼跟「與自己不同意見的人」和平共處,通常是兩種反應,一是把對方貶抑到差勁、邪惡、全無可取的一方,盡可能排擠,二是將自己的地位提升到至高,證明自己是「天命」所託,對方無可比擬。隨著時代轉變,這種反應比較緩和了些,交流有助於讓我們學習與自己不同的人相處。

明年將到台神去交流了,不知道有沒機會參加神碩文PK會,至少可以去拍拍美景,體會一下真正的校園式學院,希望每次交流我都會有新發現。

2008年11月28日 星期五

週五下午休閒時間

這週考了福音書,發了考卷考的很差,我得了個56分,分數的分佈從30幾分到80幾分,就是把期末考的念熟一點好了,出去散散心。這週好累喔,考希臘文又考福音書,趁著週五下午去台大校園裡面有個小湖,隨手拍個幾張。

今天下午台大人好多,所以拍照的心情無法像以前在東海拍時那樣閑靜,東海那時人很少,可能因是暑假吧!


最近在網路上遇到小吉,他提醒我最近拍的照片元素還是太過雜亂,要我練習「簡單」,攝影是減法藝術,難得遇到乖乖給我拍的鳥兒~感謝耀東告訴我那叫夜鷺。真是感謝牠就這樣乖乖的站著讓我有充裕的時間構圖。


攝影也是一種形式的創作,把拍攝者的心靈世界給反映在相片裡,我有如這隻鳥看著前景,眼神有點茫然。


遇到一堆鴿子在天上飛,挺壯觀的。


幸運的捕捉到鴿子要降落的景致



看見幾隻狗在玩...摔角?


也有享受在寒風中的暖陽的小狗,好像在期待著什麼。


絕大部分的相片都是先粗略的抓了角度,拍了再說,我目前還沒辦法做到預測被拍物的移動而先行跑去守株待兔,拍完了回家再後製。在裁切相片時,才比較有空思想這張照片要呈現什麼。

攝影本身是很反Logos中心的一種藝術活動,被拍物原先的本質是什麼,在呈現上幾乎完全是取決於拍攝者的意念。被拍者不知道會被拍成什麼樣子,照片看出來是什麼感覺。照片看起來如何,很大部分不是取決於被拍者,而是拍照的人。「本質」在攝影的存在性是相當微弱的。

拍照的人就像一個說故事的人。在故事裡,狗像人一樣有人的情感;鳥像人一樣有人的思想,事實上有沒有,誰知道呢?拍照的人把元素決定於攝影的瞬間及後製,就是希望看的人能照自己所安排的進路去理解、感受這張照片。能把內心世界給外在具體化的人,可以說是成功的。

我現在正在學習如何讓我的意念透過相片,傳達給看的人,讓這意念八九不離十的被看者接收,這真的是需要長時間的培養,感謝主讓我有這段空閒的時間可以去透透氣。其實我才道一上,是6個學期裡面最輕鬆的1個學期,應該要快點適應才對。

最後用這張照片作為回家前的ending吧!

2008年11月26日 星期三

哀號遍野的福音書期中考


週二考完福音書的期中考,同學們都哀號遍野,超難寫,記憶的部份佔是非與填充題的大部分。

xx事件發生在馬太與馬可分別第幾章?
倒!這次這種題目在考卷中出現很多...XD

稅吏馬太的父親教什麼名字?
不知道,寫「馬伯伯」可以給一半分數嗎?

提供墳墓給耶穌安葬的那個約瑟從哪兒來?
答案是「亞利馬太」,同學有人寫加利利、有人寫埃及、有人寫迦百農,我是空白,福音書中知道的地名全給猜進去,就是猜不到答案,倒!

加利利湖的別名?
正確答案是「革尼撒湖」我寫「革尼撒湖」,不知道老師給不給分...

哀號遍野啊!


只希望期末考的約翰福音跟使徒行傳能拼高一點...唉~只能怪自己沒把福音書給背起來,我們應該學對岸家庭教會的信徒,幾十個人公家輪流看1本聖經,換哪個人play的就把一卷給背起來...XD...Orz...偶五體投地

2008年11月25日 星期二

阿信與信樂團

信樂團當初第1張專輯時,聽了覺得超讚的,主唱阿信高亢激昂的嗓音,加上編曲的功力很強,這兩者合在一起讓音樂變得很有感力。


「死了都要愛」「離歌」「一了百了」「天高地厚」這些都是去唱KTV常點唱的歌,雖然怎麼都唱不上去,就是要唱,因為很好聽,能抒發情緒。


阿信原名蘇見信,在2005年9月推出自選輯,唱一些以前人家唱過的歌,但已經不是由信樂團伴奏了,我認為這張專輯是阿信測試市場對於只有阿信本身(不包含信樂團)的接受度如何,試過水溫後覺得可以正式單飛了。2009年9月,阿信正式單飛的專輯「我就是我」推出,我身邊的信樂團fans對這張專輯評價不好,感覺失了信樂團的寫曲、編曲、伴奏,阿信的嗓音也不再像以前那樣感動人心。


信樂團第一張專輯,同名專輯「信樂團」於2002年5月推出,在當時大家認為樂團形式已經由五月天獨霸的時刻,成了突起的異軍,很快的擁有自己的一片天,有些激烈的信樂團的歌迷甚至認為五月天的音樂相比之下太幼稚。


不到1年的時間,2003年4月,很快的推出第2張專輯「天高地厚」,佳評如潮,建立起信樂團口碑。又過了不到1年時間,2004年2月,第3張專輯「海闊天空」推出,也沒讓歌迷失望,大家都覺得信樂團寫歌品質都有維持一定的高水準,廣告代言也一直接。在同年12月,「挑信+舊歌精選」推出,從這麼密集的推出新專輯,還刻意推出精選來拉高價錢,代表當時的銷售讓唱片公司高興得笑呵呵,才會一直推出專輯。


就在那年,2004年12月之後,阿信就沒和信樂團再出新專輯,雖然在2006年4月推出「one night - 火星演唱會」的Live專輯,演唱會是2005年10月舉辦的, 之後阿信就跟信樂團漸行漸遠,直到2007年9月,阿信正式單飛,推出「我就是我」專輯,信樂團沒主唱自然變不出什麼菜,就算2008年1月找來動力火車幫忙唱「不死心還在」單曲,但可能短期內仍無法尋得一個配合得主唱,專輯到現在11月了都還沒推出。反倒是阿信2008年10月又出了新專輯「集樂星球」。


我自己聽這張「集樂星球」,有感覺他們想要刻意模仿以前信樂團編曲的方式,的確也蠻像的,但就是少一味,我也不會講少哪一味。在阿信離開信樂團後,阿信不是阿信,信樂團也不是信樂團了,這是流行唱片界的悲劇。


效訪以前在南投陳大哥的習慣,來個信樂團大紀事:

2002年05月 第1張專輯「信樂團」
2003年04月 第2張專輯「天高地厚」
2004年02月 第3張專輯「海闊天空」
2005年10月 舉辦「One Night 火星演唱會」
2005年12月 第4張專輯「挑信+精選」
2006年04月 第5張專輯「One Night 火星演唱會 Live」

2005年09月 阿信非正式單飛專輯「阿信-Special Thanks To(感謝自選輯)」
2007年09月 正式單飛專輯「我就是我」
2008年01月 信樂團找動力火車唱單曲「不死心還在」
2008年10月 阿信單飛第2張專輯「集樂星球」

來台北第一次去機車行

家裡打來說環保署寄了單子,說我的迪爵125排氣一直沒驗,於是我找了神學院周圍一間機車行,心裡蠻忐忑的,害怕遇到黑店。

一開始他看到我車牌下面是龍井的機車行,就跟我聊起來,原來老闆的老家也是龍井,好久沒用台語這樣對話了,在台曼上班的3年多,台語練的很溜,但來台北後很少機會講。這時可以體會到一句話說:「台語哪ㄟ通,做人就會成功!」

我先說我是念華神的神學生,以後會有3年在這,暗示老闆如果弄的好,我這3年的車子都會來他這兒保養、維修,而且我有同學呢!如果弄不好,讓我覺得有黑的感覺,1個學生是能傳播很多資訊的。

很害怕驗車會被叼,強迫被換零件,因為在台中曾經遇過這種的。但是今天ok,沒事!有了個好開始。

後來老闆聊到,以前環保署補助驗車站,驗1台機車可獲得300元補助,後來降到80元,且1個月限制補助250台,頂多是2萬元。這2萬元差不多就是1個月驗氣站的藥水成本,驗氣站的初設費那台電腦是10幾萬元,每個月又不能靠驗車賺錢,只好想出各種名目來賺錢,跟客人說這個沒過,要換這+那,要幾千元的,恐怖。

來神學院念書,能去一些便宜的地方就覺得很開心,例如100元剪髮+洗髮的台電員工理髮店,今天驗車+換機油+齒輪油一共300元的機車行。希望能發現更多這種便宜店。

2008年11月24日 星期一

台華神交流-2-1


第2場是由我們神碩的黃立仁學長報告,這篇報告是胡維華老師指導的,題目是:「西拿基立攻打耶路撒冷之次數爭議與相關考古證據之探討」

我一拿到家訊看到這題目,整個人就熱了起來,昨天晚上趕緊把黃哥在4年前講的「以色列王國史」拿出來複習一下,不得不感謝黃哥在東海給我們這麼高檔的學術供應。

【背景】

一切要從亞述的壯大開始講起。

提革拉毗列色三世(745-727)是個雄才大略的王,原叫普勒,得位後自稱提革拉毗列色三世。以色列當時是米拿現跟比加同時割據一方,米拿現曾希望亞述幫忙「堅固國位」(王下15:19亞述王普勒來攻擊以色列國,米拿現給他一千他連得銀子,請普勒幫助他堅定國位。)而比加在主張加入大馬色利汛所領導的反亞述聯盟,而反亞述聯盟的亞蘭和非利士人支持比加篡位,而比加篡位後馬上成為反亞述聯盟的首領。

反亞述聯盟是由埃及主導的,他在最南端,因此埃及希望在看見北邊亞述漸漸強大的時候,先聯合中間巴勒斯坦這幾個小國家,能擋亞述一陣子,等兩軍戰的難分難解之際,埃及自己再出來收拾殘局,真是十分精打細算。

之後,以色列的比加聯合亞蘭王利迅要用武力脅迫南國猶大加入,先知以賽亞勸亞哈斯倚靠神,但是亞哈斯不聽,反向亞述求救(王下16:7:我是你的僕人、你的兒子。現在亞蘭王和以色列王攻擊我,求你來救我脫離他們的手。)

亞述於B.C734先切斷中間這些國家跟埃及的聯繫,然後B.C733年回頭過來收拾以色列,比加被殺,何西亞繼位,馬上投降。但在提革拉毗列色3世過世,撒縵以色5世繼位時,何西亞想說趁著亞述交接之際擺脫而獨立,並且想向南部的埃及求援,可是這何西亞沒在注意國際情勢,不知道埃及也在內戰中,王下17:4的埃及王梭也不是「法老」,而只是一個軍閥,自顧不暇不可能有空去理以色列的。

以色列就這樣亡國了(B.C722)。

亞哈斯雖然暫時得以喘息,但付出不少代價,他將殿裡和王宮府庫所有的金銀都送給了亞述王,猶大成了亞述的附庸國,亞哈斯死,換希西家繼位,埃及又派使者遊說加入反亞述聯盟,以賽亞轉告耶和華的話,勸希西家不要聽從(賽20:3-4耶和華說:我僕人以賽亞怎樣露身赤腳行走三年,作為關乎埃及和古實的預兆奇蹟。照樣,亞述王也必擄去埃及人,掠去古實人,無論老少,都露身赤腳,現出下體,使埃及蒙羞。)聖經中沒記載這段,從這次亞述南下沒有傷害猶大來看,希西家是聽從了以賽亞的勸。

希西家進行了一連串的宗教改革也邀請已經亡國但仍有一些遺留的人的北國加入,但他們沒加入。其實在B.C722年亡國時已經有一批人遷徙入南國,耶路撒冷因此擴建(胡維華老師補充),很有可能著名的水道工程就是此時建立的。

趁著撒耳根2世死,西拿基立繼位,猶大趁機宣布不拜亞述的神了(亞哈斯的政策),並拒絕進貢,此舉與叛變無異。巴比倫方面,王子比羅達巴拉但回到巴比倫稱王,並派使者南下猶大探病,希望組成反亞述聯盟,希西家展示了他的「雄厚實力」(王下20:13希西家聽從使者的話,就把他寶庫的金子、銀子、香料、貴重的膏油,和他武庫的一切軍器,並他所有的財寶,都給他們看。他家中和他全國之內,希西家沒有一樣不給他們看的。 )表示他要加入,不聽以賽亞的勸告,之後希西家成了反亞述聯盟的首領。

很快的,亞述王西拿基立擺平巴比倫後,B.C701年南下平定巴勒斯坦,先毀推羅,聯軍馬上解散, 亞實突、摩押、以東、亞捫馬上投降進貢。在攻拉吉時,希西家派使者去求情(王下18:14-15猶大王希西家差人往拉吉去見亞述王,說:我有罪了,求你離開我;凡你罰我的,我必承當。於是亞述王罰猶大王希西家銀子三百他連得,金子三十他連得。希西家就把耶和華殿裡和王宮府庫裡所有的銀子都給了他。)

這之後呢?王下18:17「亞述王從拉吉差遣他珥探、拉伯撒利,和拉伯沙基率領大軍往耶路撒冷,到希西家王那裡去。他們上到耶路撒冷,就站在上池的水溝旁,在漂布地的大路上。」跟上述亞述王打拉吉究竟是同一次戰役,或者兩次戰役?

~天啊!背景就寫這麼多,真是頭暈了!~以上這些背景都是參考4年前在東海時黃哥的講義,真是豐盛!下一篇來針對立仁學長的文章寫一篇及回應。

台華神交流-1(阿偉回應)

真的不得不說,太精采了!神碩的水準果然是不一樣!

這個事件真的是很適合做教牧議題的探討,一個神學家,正統信仰的,被教會解聘牧職,姑且不已「誰對誰錯」的二分觀點來看,仍有許多值得思考之處。

1.Edwards的作法是否有第2個選擇?

如果是我,應該會很慌張吧!面對信徒的子弟傳閱A書,或者說把醫學手冊當A書那樣看待,甚至騷擾其他女生,我應該自己無法下決定要怎麼辦,可能會請教會中執事長老一起處理這件事,我是對自己低自信的人,這種事情我無法相信我一個人的想法。

若我是主任牧師,我應該會邀請各家族跟他們的家族長輩一起來,說明這次事件的負面影響有多大,若是可以,也找那些受害女子及家人一起來,接受道歉,我個人是偏好比較溫和的作法啦!哈哈~

不過我沒身處在Edwards那個環境,難說~可能當時他心繫教會的靈性墮落日趨嚴重,因此不得不做出這麼激烈的作法。

2.理念與實踐,信仰與牧養

Edward是個強者,所以他能把他內心的世界給具體化到外在的世界,他心中想教會應該要長什麼樣子,且也有能力把教會引導到那樣子,1734年第1次的大覺醒運動已經證明他的能耐,但這是否也使他過10年後遇到壞書事件時很有自信,認為他仍可以如法炮製,忽略了外在客觀環境的因素?

我實在很不願意說~天離地多麼高,實踐與理念的差距有多麼的多~東離西多麼遠,牧養與信仰就離多麼遠~但實際情況似乎是如此,我想是因為身分的不同吧!

對於Edwards而言,他是教會牧師、教會領袖,他的教會曾經一度成為大覺醒的觀摩示範教會,現在出現了這種醜聞,是十分不可原諒的,所以一定要用重法來懲治。

對於那些男生的家長而言,這些孩子都還沒結婚,對女性有好奇心是正常,但用了錯誤的方式,也導致其他女生的受傷害,是不對的,但他就是我的孩子啊!你牧師在主日通通給我爆出來,我孩子以後是要怎麼上班?在那個鎮上有30%-50%的公務人員同時是教會管理階層,在教會臭名,出去也不用做人了。

不同的身分的不同看法,是不可能一致的。

當牧師手中握有屬靈的權柄時,如何使用的當,給人有悔改的機會,又能達到懲戒罪惡的目的,真是的是超難的,這兩者似乎完全不可能調和。在舊約似乎不用調和的,亞干直接打死,新約也不用調和,沒犯罪的就可以拿石頭打她,所以沒有人可以做。但在教會時代,我們都沒有新舊約那種權威,要怎麼做真的是不容易找到OK的選擇。

3.牧者與信徒的距離

牧者與信徒的距離應該多近?應該多遠?這真是難!就Edwards的情形,是偏較遠了些,因此從1740年他就覺得教會的信徒靈魂如同「枯骨」,1742年開始,他針對教會開始一連串革新運動,訂定一些「公約」來規範教會信徒的「外在道德行為」,如:金錢來往要誠實、在公共事務上不可公報私仇,青年會眾也被要求宣誓持守「最屬靈、最敬虔」的生活樣式。

這些要求都沒錯,只是用這些方式來是否可達到效果?從結果來看,不但不行,還加深信徒與牧者的裂痕,信徒覺得牧者不食人間煙火,牧者覺得信徒恆常不屬靈,需要悔改!

說真的要我提出個好作法,我也是毫無頭緒,只是藉這個反省一下,提醒自己以後有機會牧養神的教會時,要把這些東西給考慮進去,就算達不到完美,也要找一個最適切的作法來實行。

4.Edwards是不是認為自己的教會有這樣的罪惡,讓自己丟了面子,因此要嚴格懲戒這些涉案青年?

其實從文中看不出來,我也沒去找資料。我覺得如果是我,一定覺得超丟臉的,10年前我才在自己教會引爆大復興,後來本教會還成為大覺醒的觀摩教會,結果10年後竟然發生這種醜聞,我覺得氣急敗壞是可能的。

我自己也要小心,不能讓自己的私意在處理公眾事務時,成為主導的動因,公眾的事物仍要以公眾的利益為考量,不能以我自己的主觀意念喜好為考量,遇到教會的罪惡,應該要先為這些弟兄姊妹痛心,像摩西那樣,以這些會眾為己任,不能把教會的名聲當成自己累積名聲的工具。

5.牧者與信徒關係的破裂,是漸漸的

Edwards自外祖父在此牧養60年後,換Edwards來牧養20年,他本身又是個表達力跟文筆都極佳的神學家,我們教會牧師是神學家,這教會的信徒應該會覺得很光榮,走路都有風。但是怎麼會弄到教會把牧師開除,這不是一朝一夕的。

在1734年大覺醒運動在這教會,2年內教會成了模範教會,但也在同年Edwards的姨丈因感到自己屬靈狀況低落而自殺,不知道第1次大覺醒結束跟這是否有關連?(以後再去翻書)其實1739年這套婦女解剖手冊就開始流傳了,是到1744年才爆發開來。

而在1740年,Edwards就覺得教會的靈性是枯骨了,可見他是仍不滿意。1744年壞書事件更是讓他氣炸了,1742年時就開始以「公約」要求會眾要聖潔,1746年發表「論宗教情感」一書,並更強烈的要求會員表白信仰,以顯明自身悔改之確據,信徒與Edwards之間關係更緊張。

終於1750年,230:23的懸殊比數,Edwards被get out了,很唏噓~這之後他活到1758年,這8年他應該很鬱卒吧!但走到這地步,並不是1、2天,而是10、20年,牧者真的是需要注意,自己要意識到與會眾的距離是靠近中或者遠離中。

總結,今天的上半場研討會實在是太讚了,教會歷史中有許多值得探討的議題,真是太豐富了!讚啦!

台華神交流-1


台華神交流,神碩研討會率先登場,雖然明天要考福音書,但難得有這樣機會可以聽神碩生報告,一定要聽的!雖然現場只有我一個道碩生,放眼望去只有我一個非神碩生,聽了一個早上,十分有價值!

第一場由東南亞神碩2年級陳寬義長老發表,題目為「1744年新英格蘭北安普敦教會『壞書事件』之倫理學視角閱讀」。

Jonathan Edwards是著名的奮興運動時期的神學家,比較少為人知的是他也是北安普敦教會(Northampton)的牧師,自1729年起在那兒牧養了20年,但Edwards的牧養生涯晚期卻是在1750年被該教會以懸殊的票數(230:23,男性會員投票)被開除。

該文以1744年「壞書事件(the bad book case)」作為Edwards被Northampton開除的遠因之探討。Northampton於1669聘了Edwards的外公所羅門‧司托達德(Solomon Stoddard)做牧師,將教會牧養至有600會員之規模。

由於這些新移民的第2、3代在信仰上大致上不如第1代清教徒火熱且聖潔,教會的會員制若把這些子弟排除在外,變成會員很少,在社會中的地位的重要性就降低。故Stoddard牧師使用半約制度(half-way covenant),讓這些第2、3代的子弟可以先參與一些教會的權益,如繳會費、參與聖餐,他們要做的就是同意教會信條與法規,並接受十誡,而並不用提出屬靈經驗、重生經歷的佐證,這個以後有了再轉為「完全會員」。

這是一個折衷的方式,讓那些在基督教家庭長大的孩子,在自己尚未有認信之前,仍可以參與教會生活,雖然他們無法一下子達到完全會員的信仰水準,但至少他「願意」參與在教會中,就讓他們留下來,期待他們有一天能成為真正的門徒。

但Stoddard的外孫Edwards可不這麼認為。在外祖父過世後,Edwards接任他的牧職,在1734年以一篇講道「神聖超凡之光」引爆northampton教會第一次大覺醒奮興運動,他以「末日將至,人要立即悔改歸信」為信息挑戰「半約」思想,要求這些尚無個人認信、屬靈經驗的第2、3代子弟歸信,效果良好,果然不少「半約會員」因著這奮興運動進階到「完全會員」,在此之前,半約制度已經在那兒實施了60年。

過了10年,1744年,Edwards發現northampton教會會員的靈性又變回「枯骨」,1740年他在邀請George Whitefield來自己教會開奮興會的邀請函說:「我面對的,是靈裡有如枯骨的會眾。」過了4年後,「枯骨情形」鐵定是變得更嚴重了,這時候,發生了「壞書」事件,使Edwards內心對教會靈性低迷的不滿與憤怒爆了開來。

(呼呼,終於要寫到「壞書」事件)

就在1744年,鎮上平均24歲的12位男生,不知怎麼拿到一份助產士的初級女性解頗學手冊,書中有不少女性結構的圖片,對於這12位還沒結婚的男生們,大概效果跟A書一樣,引起好奇與興奮,更開始調戲鎮上女生,稱她們為「污穢的東西」,這真是超嚴重的。

這件事情讓Edwards知道了,自然是憤怒至極,在主日聚會結束後,將這12位男生跟他們的家族給公布出來,當時能到教會去聚會的,家裡都不會太差的,有不少是社會上的公務人員,中產階級,而當時的社會與教會是互通的,在教會被公開譴責,等於到社會上也會背負臭名。這件事情讓這12位年輕人跟他們的家族,成為鎮上的全民公敵。

大覺醒時期,Edwards一直是這些青年的英雄,而在壞書事件後,他把這些涉案人的名單通通公開,也會讓這些人及他們的家庭覺得被背叛了,他們把不堪與羞辱感指向他們的牧師Edwards。

在1741年起,Edwards就一直在講台上高呼聖潔、敬虔、悔罪、重生,但教會的景況就是跟他呼喊的相反方向,可能這段期間信徒也對牧師一直喊這些做不到的事情感到厭煩,開始陽奉陰違。

Edwards應該是害怕教會中新一代青少年不服從教會真理及權威,導致教會對社會的道德實踐觀念及社會控制失去領導地位,而產生的憂心導致的劇烈行動。

根據後來的學者如:Tracy(我也不認識他是誰)評估這次的事件,認為這次雖然Edwards讓罪惡從教會中被懲戒,算是達到他心中的目的,但連帶的也讓他在鎮上、教會上及青年的心目中的領導地位大幅度滑落,也重下1750年被教會解聘的遠因。

呼~好長喔!下一篇寫阿偉回應!

2008年11月21日 星期五

念神學院前的上班,帶給我的收穫

除了模仿技藝之外,我的個性中也有很多來自模仿他人,特別在工作的近5年期間,我在台灣曼寧的學習更是讓我來念神學院時,具備了很完整的團隊工作性格:

學習陳大哥對業務的熟稔及高水準要求,他永遠跑在上司及環保局長官的前面,上司的要求他永遠做到無懈可擊的100分,做每一件事情都想:「這個跟計畫的關係 是什麼?」「這個要如何在報告呈現?」「這邊委員會問什麼問題?」在他手下做事雖然緊張又疲累,但卻是倍感充實與安心。

學習煇哥造橋鋪路給人走,凡事留一線生機給人生活,他自己是強者,卻很樂意以溫和的態度對待菜鳥,既使我們犯了什麼錯,他也會用玩笑的口氣帶過,不讓我們有太多的羞愧感。

學習龍女要把身邊的工作團隊當做家人一樣關心,手下不只是手下,還是弟妹,能成為讓人感到溫馨的人,這是在職場上非常稀有的,她以慷慨對待同事,以負責任對待上司,以嚴格的專業水準要求自己。

學習阿倫一肩把責任擔起,能說:「我決定,我負全責!」有事情來時,他最先主動出來想辦法,最先有動作,並且願意把成果與同仁分享,是一個能帶頭,又能有團隊意識的人,最重要的是他不驕傲,一個永遠謙虛且搞笑的阿倫。

這 些在工作上的人,他們的待人處事態度已經烙印我的記憶,我也模仿他們這些美好的部份。以前從大學就認識我的朋友,最近遇到我,都說我除了跟大學時一樣搞笑 之外,我的個性改變也成熟很多,我想這都要感謝主讓我在這幾年工作的期間,在我身邊預備這麼nice的同事,也感謝他們很友善的對待我,讓我能在愉快的環 境中,完成我念神學院前的職場體驗。

模仿是我的天性

我是個沒什麼創意的人,我若有創意,就是來自模仿他人的動力。

第1件讓我發現我有模仿傾向的事情就是國小的音樂課,我發現當我聽到一些歌曲很好聽時,我會很想要用直笛吹奏出主旋律,這也鍛鍊了我的聽力。許多同學都問我有這首流行歌的譜嗎?我怎麼會吹奏這首歌?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我能模仿出主旋律來,就是知道因為自己喜歡這首歌,就希望這首歌常在我身邊,我想聽時就可以自己吹奏。

這種模仿的原因很怪,就是希望所羨慕的那人、那事、那物能在我身上重複的實現,這不是興趣,而好像是一種人性中的欲望。

國小五年級開始學電子琴,學了3年半一連檢定了4個級數,很密集的把一些基本的樂理觀念學了,對以後聽到更複雜的歌曲能彈出來是更大的幫助。

我記得有幾次我母親帶我去聽別的電子琴老師的發表會,電子琴發表會的功用,就是讓老師旗下的學生可以有個表演的機會,一方面讓家長覺得子女學習有成,另一方面讓這些學生的同學朋友可以一起來,或者父母也會邀別的父母一起來,就可以達到廣告的效果。我記得有次聽到一個男老師叫江信權,他是電子琴3級還4級我忘了,當時6級就能當老師,我自己的老師也是5級的高手,當我聽那位江信權老師彈琴時,真是整個人呆住,怎麼有一個人能把一首曲子彈成這麼豐富,當時我就想成為像他一樣的演奏大師。

後來雖然沒像他一樣成為大師,也檢定到6級,具有教師級水準,也甘心了。之後我自己彈鋼琴,把電子琴的觀念運用到鋼琴上,也能彈許多我喜歡聽的歌,模仿對我而言,是越來越有成就感了。

除了音樂之外,在信仰方面,模仿也是我的進路。從以前念東海時想學唐崇榮牧師,後來學林慈信牧師彈鋼琴,學黃哥帶預查,學梁家麟用歷史角度看教會,我的所有技能可以說都是模仿而來。

模仿,對我而言,其實是小時候身旁沒玩伴的一種孤寂心態的反應,獨生子的我,小時候跟玩具玩,說實在都比不上有真實的人好玩,因此遇到好玩的、有意義的人事物,我都會想要讓他長存在我的腦中及生活中。簡單來說,就是想把他們通通請回家。

我想我一輩子可能都不會停止模仿下去。

2008年11月19日 星期三

我的國中:大業國中

可以念大業,算是很碰巧的機緣,原先家裡希望我可以念私立學校,協同、興華也都考上了,只是考量到學費比市立的國中貴,就去念大業了。

兩年前趁著回嘉義舉辦分區迎新時,順道回國中去拍幾張照片,是用G3拍的,幸好母校外觀上都沒什麼改變,但是拍的很倉促,希望今年聖誕假或明年過年時有機會好好去拍一個時段,回憶一下當時的情形。

每天騎車經過的大門


母親接送時期,每天上下學必經之路


1F理化實驗室,頂樓是生物實驗室


我站的地方是男生班,畫面底端是女生班,中間這條走廊是男生心中的禁區


每學期有2次要來這邊看全校排名,我大概都在100左右徘徊


出了校門口,母親接送時期我都在這邊等

2年前那次拍得很趕,我希望能好好去拍一次,最好是沒有學生上課,大概就是寒假,另外也考慮借或買一支Canon EF-S 10-22mm F3.5-4.5 USM超廣角鏡來拍,我覺得要拍出讓我有回憶國中的感覺,真不知道該怎麼拍,都來嘗試一下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