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17日 星期四

台灣新興教會的發展、影響與未來 - 莊信德牧師-3

在歷時性(diachroical)的聖徒相通上,信德老師列舉了教會歷史中的名家,如初代教父:

提出基督是第二亞當神學的愛任紐(Irenaeus 130~200)
奠定寓意解經法進路的俄利根((Origen 185~254)
以哲學方式對抗諾斯底的革利免(Clement of Alexandria 150~215)
塑造西方教會(包括基督新教)神學的奧古斯丁(354~430)

信德老師提到他牧會這段時間,教會中的青少年從國中到大學,他帶他們讀奧古斯丁的懺悔錄,並且用「讀懺悔錄,就像是看奧古斯丁的FB」的概念鼓勵青少年,叫他們每天去看奧古斯丁今天在FB寫他以前偷東西,犯了什麼罪很痛苦。這真是個有趣的作法。在成人部分,從長老執事開始,信德牧師開會之前先帶他們讀基督教要義,改革宗教會的經典,一句句的讀,現在還維持中,厲害!

接著信德老師提到中世紀的神學家:

發展上帝存在「本體論證」及救贖論「補贖說」的安瑟倫(Anselm 1033~1109)
寫正常人很難念得完的「大全」的阿奎那(Thomas Aquinas  1225~1274)

這裡信德老師分享一個經驗,提到他有次去跟一位男士傳福音 ,然後就用了本體論證試圖說服對方上帝存在,但對方反應很冷淡,另一位身旁的佈道會講員則用「賭博論」與他談,告訴他「你賭一睹,若耶穌是真的,你沒信,你死後下地獄、無法再回頭,你完蛋了!如果耶穌是假的,而你信了,死後頂多去輪迴,沒差!」然後對方就覺得,我還是賭贏面大一點的好了,於是受洗信耶穌了。

信德老師以他真實的經驗與大家分享,要與歷世歷代聖徒相通,也是有挑戰的,他坦承地分享出挫折的經驗, 是很難能可貴的。

接著來到改革宗系統的祖師爺,約翰加爾文,信德牧師提到很多人對預定論有誤解,認為這是冷酷的神學,他提出當時的背景:當時大公教會關於「救恩」的教義是,救恩在教會裡,你若離開教會,會被開除教籍,就失去救恩!許多認同改教運動的信徒都被驅逐或開除教籍了,他們心想死定了,救恩失去了,這時加爾文用預定論hold住他們的信心,告訴他們「安啦!你的救恩,是上帝的預定,沒有人可以奪得走的!免驚!」

這裡信德老師要傳達的,似乎是「要與歷世歷代聖徒相通,得先對他們有正確的理解。」

然後是德國敬虔主義的親岑多夫(Zinzendorf 1700~1760),他在美洲新大陸有許多開拓性的福音工作。

還有騎著馬到處去跟農夫、礦工宣講福音的約翰衛斯理(1703~1791)?

信德老師問我們,明不明白路得提出的「因信稱義」?如果我們的理解只是按字面地「因為我的信心,所以上帝稱我為義」這樣的理解還是不夠準確的,那麼我們可以向西門町外面逛街的青少年談「因信稱義」嗎?他舉了田立克(Paul Tillich 1886~1965)的例子,田立克用當時代的人聽得懂得方式談「因信稱義」 :「因信稱義就是,就是接受一個『我已經無條件被接納』的事實。」不只在「神學內容」上我們可以與歷世歷代聖徒相通,連他們使用的「方法」,也可以做為我們實踐的參考。

談到實踐,信德老師也舉了舉潘霍華(Dietrich Bonhoeffer 1906~1945) 的例子 ,即便有人不認同他策劃暗殺希特勒(雖然沒成功),但這是他在神面前,信仰良心的表現,他無法漠視德國納粹的作為,他必須do something,他實踐了。

簡略回顧教會歷史的最後,信德老師提到康希牧師及趙鏞基牧師,他們為教會帶來新的氣象,使教會從當代的景況再往前一步。回顧教會歷史,終究是要思考回我們這個時代,研究典範轉移的歷史,是為了讓我們這一代能承繼典範,並且創造典範,成為下一代的基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