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15日 星期一

阿偉怎麼瘦之1—關於「食物」的思維

從去年三月從尼伯爾與印度回台灣後,我從九十幾公斤受到七十幾,靠的就是:吃少+跑步。

去年3月剛從印度回來,那時已經過3天上吐下瀉的摧殘...感謝愛妻送我一束花!
跑步已經成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興趣嗜好了,今天與大家分享吃的部分。

很奇妙的,從印度回來之後,我對食物的感覺變了,從小到大我只要看到美味的食物在桌上,就會覺得如果我不吃完它,是對不起自己。我大學時最愛跟學弟約去吃到飽火鍋店「趣味一下」去陪讀、一對一約談。就在整間店火鍋味瀰漫的同時,與學弟討論神學、討論聖經、討論小組、討論團契。

(右)大學時100多公斤~這是東海的朋友熟悉的我
有次我帶團契的學弟去吃火鍋,看他夾了一盤菜,用不可置信的眼神看著他,我巴他的頭說:「來這種吃到飽的地方拿什麼菜?當然是要拿肉、肉、肉,去不同的拿肉啊!你羊肉、豬肉、雞肉至少要各拿一盤!」

我自己以前去這種地方,還擬定了「5盤策略」:

第1盤是「綜合肉」,雞肉、牛肉、豬肉、鴕鳥肉(若有的話)都塞在同一盤,吃個口味。
第2盤看剛剛吃哪種肉的口感最好,先去拿一盤,例如豬肉。
第3盤再拿另一種肉,例如雞肉。
第4盤再拿另一種肉,例如牛肉。
第5盤是「回顧盤」,把今天吃到最好吃的肉再裝一盤。

這樣不要說鐵定會100公斤,我大學時沒有中風絕對是上帝的憐憫。

大學時吃完一桶6塊炸雞+可樂,對我只是剛好而已
每次吃完火鍋或燒烤吃到飽,都覺得胃撐地很難受,騎車都有困難,每次都會下決心說「下次適可而止」,但沒有一次成功,因為習慣是最難打破的,我從嬰兒時期就知道要把所有看得到的食物都往嘴裡塞,現在要改變,談何容易?(口腔期還沒過完?)

飲食型態某個程度反應了人生思維。

拼命把食物往嘴裡塞、塞、塞,我並沒有享受吃飯這件事,而是享受把胃塞滿的爽感,這種所謂的「爽感」就生理上並不是好事。許多書都提出吃「八分飽」或「七分飽」,相關的資訊很多我不贅述。只是念大學的我,對於什麼是「八分飽」是完全沒經歷過,我所知道的,就是「很飽」,不然就是「沒吃飽,很餓!」

食物本無罪,端看食用的人用什麼方式、態度對待它
從印度回來後,或許是在那邊經歷了三天狂拉肚子的痛苦,我開始認為,我必須要「享受吃東西的當下,咀嚼食物、品嚐它的感覺」,而不是再專注於「把胃塞滿滿」的爽感,我必須與食物「和平共處」,而不是「征服它」。

實踐上,我之後吃東西一口會有意識地咀嚼30下以上,平常大概10下以內就吞下去了,我喜歡一口食物在口,閉上眼睛咀嚼個30下,食物的感覺會在意識中瀰漫開來,那是種「享受食物」的感覺。

不過,我仍得努力克服我那30年的習慣:「把胃塞滿」。

2011年6月,距今不到兩年,即將從神學院畢業的我
這件事情我是從思維著手的。

每吃到七八分時,我的「生物本能」會想要再塞食物,但我的「意識(若清醒的話)」會問我自己:「你真的還餓嗎?」這時有一個「停頓」,使我靜下心想,是不是真的還餓?

絕大多數時刻,其實都是來自那個「把胃塞滿」舊習慣的呼喚,並不是真的餓。

瘦身不是靠「不吃飯」,而是「比全飽再吃少一點」,說容易,做很難
我與各位分享,這種種思維對我而言並不是每次都100%能做得到,而是當我有60%做得到時,我的體重就會穩定、健康地下降,若我只做得到20%,亦即80%還是把胃塞滿,體重還是會上升。

吃東西這件事情,與人生有若干雷同:每一次都是關鍵的選擇。

除了一天三餐之外,有時別人拿了零食,有時突然多了好吃的東西到我眼前,我怎麼選擇?誠實地說,我大概只有2成的時刻能克服食慾,不去吃它,但對照從前的我,不但是「一定會吃眼前的食物」,還會「自己主動去找來吃」,現在的我,是更加進步了。

有個好方法讓我不會吃下太多食物,就是早點去洗碗
人生也是,每天找上門的大小事,都是選擇,一天就是由對這些大小事的抉擇、及其產生的結果而來。我的身材體態如何,也在於每一次看到食物時,決定「吃不吃、何時吃、吃多少」這些抉擇而來。決定對了,食物對我就是「享受」,決定錯了,食物對我而言就是負擔甚至是痛苦。

讓我們每一次都靠主剛強,做出好的抉擇,不讓自己後悔,不管是「吃飯」或「過人生」。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