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28日 星期二

我竟然成為一個跑者!(六)跑步時,我在想什麼?

作家春上春樹在33歲時開始跑步,他寫作生涯的開啟與跑步有很大的關係。在「關於跑步,我說的其實是...」這本書中,他提到當他跑步時,其實什麼都沒想。今天是晴天,就想晴天,今天是陰天,就想陰天,不會特別想事情。

這本書讓我更愛跑步
可能春上春樹作為一個作家,內心世界需要有一段完全沉靜下來的時間,因此他跑步時,腦袋沒有特定想什麼。

春上春樹用跑步來支撐他的創作強度
我是個很怕無聊的人,從去年三月開始跑步,我就想了很多方式讓我一邊跑步一邊透過耳機聽個什麼東西,有時是講道,有時是聖經課程,有時是英文會話,有時是廣播,有時是搖滾樂,有時是使心靈寧靜的音樂...總之,我絕對不會讓自己無聊。

除此之外,我一邊跑步、一邊聽著來自耳機的聲音,腦袋還可以一邊想許多事情:想教會的事情、小組的事情、校園福音事工的事情,甚至可以預備講章。我可以說,很多講道時的「亮點」是在跑步時出現的,身體一邊規律的跑步時,腦袋卻能跳脫平時的思維,產生創意,這對我而言倒是挺新鮮的。

跑步對我而言,一方面是身體的活動,另方面也是心靈的活動。

今年二月,為了掌握自己跑步的時間與速度,以及其他統計資訊,我決定換了智慧型手機。一旦擁有了這東西,帶來許多便利,內建的GPS以及免費的記錄軟體讓我每次跑完都知道自己跑的路線、時間、距離,消耗多少水份及卡路里,還會直接po到FB上讓大家看到熱血阿偉起來晨跑。

最有成就感的,就是看到地圖上今天自己足跡所踏過之處
不過,這東西也某個程度地破壞我跑步的興致。因為我不再享受於跑步的時光,我不再聽著音樂,看看遠方的山、看看旁邊的愛河,以及天空的雲。取而代之的,是對成績的追尋。

這次5公里跑了32分鐘,下次就會想要拼31分鐘之內跑完,原先的「心靈活動」不見了,都在關注手機螢幕上的數字。這種「困擾」對於要比賽之前的我,也是必須的,我得提高自己身體的運動力,好讓自己能一口氣跑上21公里。平日練跑的強度不夠強,到真正路跑比賽時,很容易出狀況而無法完跑。

看著軟體所記錄的「每公里耗費時間直條圖」,是一種喜悅也是一種無奈
終於,到了3/30順利跑完21公里比賽後,我可以再次「享受」跑步的過程了,因為在練跑訓練中有一種方式,叫:LSD(Long, Slow, and Distance),這是為了讓身體適應很長時間(至少90分鐘)的跑步。LSD要用怎樣的速度進行呢?有個跑友分享說:「用可以跟身邊朋友LDS(喇敵賽)的心肺速度去跑,就叫LSD。」因此在LSD中,我又可以聽音樂、聽講道、聽聖經課程,一邊看著山、雲、河、樹、草、行人,一邊安閑於神所賜的寧靜早晨之中了。

今晚先做了間歇跑,然後慢跑6公里~有加山路~
其實我可以都不要參加比賽,就可以每天都很開心地跑步了。但~人就是想要突破,設定一個目標,透過各種努力、資訊收集、自我充實與調整,去達到那個現在只存在於腦袋中的目標。

簡言之,就是讓「先存於心中的事件」具體化地在「現實生活中」實現出來。要達到這件事,需要犧牲,像我就犧牲了「輕鬆跑步」的愜意時光,為的是在將來某次路跑比賽,我可以順利地完成21公里或者42公里的比賽,因此我必須在意手機螢幕上的即時數字,腦中也要盤算今天是否能完成預定的訓練,一邊還要衡量自己身體的狀況是否能負荷。

其實,工作也就是這麼個回事。要把自己所設定的目標,或公司所設定的目標給實現出來,是需要做出努力,甚至是犧牲的,這一切都是為了要將那個先存於自己或老闆心中的那東西,具體化地實現於現實世界。

在教會工作,也是這麼個回事。

最後回到主題,跑步時我在想什麼?隨著耳機中的音樂,有時是目的性的思考,有時是亂想,說穿了,其實就是與自己的心靈對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